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出处:《竹松清荫诗》
明 · 湛若水
尝闻斐君子,外节以中通。
虚心应霜雪,夷险无春冬。
又闻髯大人,柔外且刚中。
霜雪莫之陵,雨露无全功。
以兹庇本支,不与时芳同。
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若欲问圣学,诣学竹与松。
何以学竹松?生理一无穷。
刚通本阳德,去去成群龙。
虚心应霜雪,夷险无春冬。
又闻髯大人,柔外且刚中。
霜雪莫之陵,雨露无全功。
以兹庇本支,不与时芳同。
遥遥念先德,毋忝尔芳踪。
若欲问圣学,诣学竹与松。
何以学竹松?生理一无穷。
刚通本阳德,去去成群龙。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湛若水所作的《竹松清荫诗》,主要通过对竹子和松树的描绘,寓言式的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诗人以斐君子和髯大人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人,他们外表谦虚柔顺,内心坚韧不屈,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能坚守自我,不受霜雪或雨露的左右。他们如同竹子和松树,即使在严寒或风雨中也能保持生机,庇护家族和后人,不随世俗的荣枯而改变。
诗人强调学习竹松的精神,即追求永恒的道德品质和阳刚之气,不断充实自我,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佼佼者。通过这首诗,湛若水倡导的是内在修养和道德操守的重要性,以及对先人的尊敬和对后代的期望。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咏物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