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耳西风不住吹,客中又见早秋时
出处:《秋日旅兴三首》
明 · 孙承恩
满耳西风不住吹,客中又见早秋时。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
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
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早秋西风,内心涌动的复杂情感。首句“满耳西风不住吹”以自然界的风声起笔,渲染出一种凄凉与不绝如缕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接着,“客中又见早秋时”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强调了诗人的游子身份和所处的季节变换,进一步深化了孤独感。
“懒慵未上匡衡疏,摇落先添宋玉悲”两句运用典故,借古代文人匡衡和宋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秋景时的无力与哀愁。匡衡疏指匡衡上疏谏言,而宋玉悲则源自《九辩》中宋玉对秋天的感慨,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典故,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人物的情感相联系,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乡国思牵人病瘦,江湖云冷雁书迟”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身体与心灵的疲惫。这里的“江湖云冷”既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诗人漂泊在外,难以找到归属感的孤独状态。“雁书迟”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大雁南飞,传递着远方的信息,但对诗人而言,却显得格外缓慢,象征着信息的阻隔与情感的延宕。
最后,“小楼日日支颐坐,怅望高天有所思”将诗人的形象定格在小楼之中,每日凝视高天,心中充满无尽的思绪。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沉思,也暗示了他对未来或某种理想状态的渴望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位游子在异乡面对早秋时节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哀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