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
出处:《秋日閒居之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
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
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
无田惟薄祭,鱼菽复何言。
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
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
无田惟薄祭,鱼菽复何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秋日閒居之作》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诗人对先祖墓地的怀念之情,以及在秋日闲居时对自然景色和故园之思的感慨。
首联“咫尺先公墓,西山影到门”描绘了墓地与住所之间的距离虽近,但通过西山的影子映入门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表达了对先人的深切缅怀。
颔联“龙鳞双树少,马鬣一峰尊”运用比喻手法,将墓地的树木比作龙鳞,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稀少的景象;同时,以马鬣(马背上的毛发)形容山峰,暗示山峰的高峻,象征着对先人的尊敬与怀念。
颈联“雨露愁寒食,莙蒿怆故园”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雨露象征着哀愁,寒食节的哀悼气氛,与诗人内心的悲痛交织在一起;莙蒿(一种野草)在这里代表故园,诗人面对荒凉的故园,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思念。
尾联“无田惟薄祭,鱼菽复何言”表达了诗人虽然没有田产,只能进行简陋的祭祀,但心中的敬意与怀念之情无法用言语表达。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先人的深厚感情,也流露出对生活境遇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先人、故园的深深怀念,以及在秋日闲居中对生命、自然和时间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