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欲识爱山趣,须在山之外全文

欲识爱山趣,须在山之外

宋 · 王迈
终日在山中,不见山可爱。
欲识爱山趣,须在山之外
南山不古今,悠然与意会。
西山无朝暮,佳致固长在。
蔡君金玉人,结亭避阛阓。
面面苍璧屏,坐卧与青对。
晚曦射紫翠,宿雨濯蓝黛。
能消几两屐,不赏此奇槩。
芙蓉为君裳,兰茝为君佩。
今非避世时,乃学陶谢辈。
诸公富唱酬,拔戟各成队。
我出一转语,功成身始退。
君为端明胄,忠孝后必大。
山灵纵有盟,一出合破戒。
苍生正有求,富贵不渠贷。
山债会一偿,相期在晚岁。

拼音版原文

zhōngzàishānzhōngxiǎojiànshānài

shíàishānzàishānzhīwài

nánshānjīnyōuránhuì

西shāncháojiāzhìchángzài

càijūnjīnrénjiétínghuánhuì

miànmiàncāngpíngzuòqīngduì

wǎnshècuì
宿zhuólándài

néngxiāoliǎngshǎngnínggài

róngwèiqúnshanglánchǎiwèijūnpèi

jīnfēishìshínǎixuétáoxièbèi

zhūgōngchàngchóuchéngduì

chūzhuǎngōngchéngshēnshǐ退tuì

jūnwèiduānmíngzhòuzhōngjiàohòu

shānlíngzòngyǒuméngchūjiè

cāngshēngzhèngyǒuqiúguìdài

shānzhàihuìchángxiāngzàiwǎnsuì

注释

终日:整天。
山中:山里。
山可爱:山的可爱之处。
识:理解。
爱山趣:山的乐趣。
须:必须。
山之外:山的外面。
南山:南山(泛指山)。
古今:古今之变。
悠然:悠闲自在。
意会:心意相通。
西山:西山(泛指山)。
朝暮:早晚。
佳致:美好的景色。
固:始终。
蔡君:某位姓蔡的人。
金玉人:品质出众的人。
结亭:建造亭子。
阛阓:市集。
面面:四周。
苍璧屏:青翠的屏风。
晚曦:傍晚的阳光。
宿雨:夜雨。
屐:木屐。
奇槩:奇特景象。
芙蓉:荷花。
裳:衣服。
兰茝:兰花和菖蒲。
佩:佩饰。
避世:隐居。
陶谢:陶渊明和谢灵运。
公:众人。
拔戟:形成阵营。
转语:巧妙的话语。
功成:成功后。
端明:端正明智。
胄:后代。
山灵:山神。
盟:约定。
破戒:违背约定。
苍生:百姓。
渠贷:随意给予。
山债:山的恩惠。
偿:偿还。
晚岁:晚年。

翻译

整日生活在山中,却不知山的可爱。
想要理解山的乐趣,必须置身于山的外面。
南山无论古今,都能悠然与心意相通。
西山不分早晚,美景始终存在。
蔡君如金玉般的人物,建亭远离喧嚣市集。
四周是青翠的璧玉屏风,坐卧皆与青色相伴。
傍晚的余晖照耀着紫色和翠绿,夜雨洗净了蓝天黛色。
能消磨多少双木屐,却不愿欣赏这奇景。
芙蓉为你做衣裳,兰花菖蒲作你的佩饰。
如今并非隐世之时,而是学习陶渊明、谢灵运的风范。
众人热衷于诗酒唱和,各自形成阵营。
我只提出一个转语,成功后便悄然隐退。
你身为端正明智之人,忠诚孝顺必将有大成就。
山神即使有约定,也会因你的出现而打破。
百姓正有所期待,富贵不能随意给予。
山的恩惠总要偿还,期待在晚年共度。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题元山蔡行可对青亭》。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终日在山中,不见山可爱。欲识爱山趣,须在山之外。" 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辩证法则:当一个人长时间生活在某个环境中时,他往往会习以为常,对周围的事物失去新鲜感和欣赏的眼光。而只有暂时远离,才能重新发现并欣赏那份美好。

"南山不古今,悠然与意会。西山无朝暮,佳致固长在。" 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界超越时间限制的永恒之美。南山和西山,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保持着永恒的宁静和美丽。

"蔡君金玉人,结亭避阛阓。面面苍璧屏,坐卧与青对。晚曦射紫翠,宿雨濯蓝黛。能消几两屐,不赏此奇槩。" 这四句诗描写了蔡行可在山中建亭避世的生活。金玉之人形容其高洁不染尘俗,面对苍璧屏坐卧,与自然和谐共处。晚曦射紫翠、宿雨濯蓝黛则是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这份宁静生活的向往。

"芙蓉为君裳,兰茝为君佩。" 这两句诗用芙蓉和兰茝比喻蔡行可的高洁品格,为其装饰,如同华美的服饰和佩饰。

"今非避世时,乃学陶谢辈。诸公富唱酬,拔戟各成队。我出一转语,功成身始退。君为端明胄,忠孝后必大。" 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蔡行可的敬佩之情,并非是避世,而是在学习陶渊明和谢灵运的高洁品格。诸公指的是同侪们在文学上各自有所建树,富有才华,互相唱酬、拔戟成队,共同进退。而作者则是一转语功成身退,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山灵纵有盟,一出合破戒。苍生正有求,富贵不渠贷。山债会一偿,相期在晚岁。" 最后几句诗则是对自然界中神灵之盟约的一种呼应,以及对生活的某种期待和承诺。富贵非所求,只愿在晚年还清这份“山债”,与自然有个美好的交代。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蔡行可在元山结亭避世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