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全文

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

出处:《三亭诗
宋 · 吕陶
三亭何为者,吾友所缮营。
亭前有标榜,雅意异俗生。
治己己孰治,清虑虑孰清。
吾道固可味,未易贯至诚。
惟天于斯人,一概授五行。
生质本淳静,外诱徒纵横。
心术傥茅塞,耳目将聋肓。
上圣贵复本,大贤犹性情。
况其可上下,安得不励精。
四端匪外铄,语默无自轻。
百行皆吾分,积渐日有成。
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
波澜扰我源,止之如澄泓。
浩然涤万虑,粹矣读六经。
不趋杨墨涂,将造周孔庭。
出井见仁义,仰天瞻日星。
甘若饮醇酎,珍若享太羹。
清若饵芝术,和若闻咸茎。
积中而恬愉,发外而光亨。
穷不失素守,达不孤群氓。
生不陷非义,死不忘英声。
道味固如此,身规从可明。
本原何所来,虑之深以闳。
欲知君子心,吾请观亭名。

鉴赏

这首《三亭诗》是宋代诗人吕陶的作品,通过对“三亭”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遵循正道的深刻见解。

首先,诗人提到“三亭何为者”,引出了对“三亭”存在的疑问,随后解释“吾友所缮营”,点明了“三亭”是朋友精心建造的,暗示了其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接着,“亭前有标榜,雅意异俗生”,通过“标榜”表达了“三亭”所承载的高雅情操,与世俗形成鲜明对比。

“治己己孰治,清虑虑孰清”,强调了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只有内心清明,才能真正治理好自己。接下来,“吾道固可味,未易贯至诚”,表明了追求真理的道路虽然艰难,但其价值不可估量。

“惟天于斯人,一概授五行”,指出天地赋予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了顺应天性的必要性。“生质本淳静,外诱徒纵横”,提醒人们在面对外界诱惑时,应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心术傥茅塞,耳目将聋肓”,警示心灵被蒙蔽的危害,强调了保持清醒意识的重要性。“上圣贵复本,大贤犹性情”,表达了对回归本真、保持真我态度的推崇。

“况其可上下,安得不励精”,鼓励人们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努力提升自我。“四端匪外铄,语默无自轻”,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不应因言语或沉默而贬低自己。

“百行皆吾分,积渐日有成”,指出道德修养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稂莠荒我怀,去之如锄萌”,比喻去除不良思想如同除草,需要及时行动。“波澜扰我源,止之如澄泓”,形象地描述了如何平息内心的波动,保持内心的平静。

“浩然涤万虑,粹矣读六经”,表达了通过阅读经典来净化心灵,达到精神上的升华。“不趋杨墨涂,将造周孔庭”,强调了遵循儒家之道,避免陷入其他学说的误区。“出井见仁义,仰天瞻日星”,比喻跳出局限,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与智慧。

“甘若饮醇酎,珍若享太羹”,形容了道德修养带来的满足感与幸福感。“清若饵芝术,和若闻咸茎”,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纯净与和谐。“积中而恬愉,发外而光亨”,说明了内在修养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和谐统一。

“穷不失素守,达不孤群氓”,表达了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坚守正道,不离群众。“生不陷非义,死不忘英声”,强调了生命的价值在于追求正义,即使牺牲也应留下高尚的名声。

最后,“道味固如此,身规从可明”,总结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个人行为准则的指导意义。“本原何所来,虑之深以闳”,提出了对道德根源的深入思考。“欲知君子心,吾请观亭名”,以“亭名”作为象征,表达了对君子之心的理解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修身养性、遵循正道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道德修养重要性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