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全文

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

出处:《和居厚弟一首
宋 · 刘克庄
处处笙歌杂诵谣,盍簪一笑共今宵。
宛然上齿尊三老,非若班廷序百僚。
乡饮讵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
明时各适鸢鱼性,在野尤和似在朝。

拼音版原文

chùchùshēngsòngyáozānxiàogòngjīnxiāo

wǎnránshàng齿chǐzūnsānlǎofēiruòbāntíngbǎiliáo

xiāngyǐnxiānzhàngchūréngōngzhāo

míngshíshìyuānxìngzàiyóuzàicháo

注释

处处:到处。
笙歌:音乐和歌声。
杂:混杂。
诵谣:谣曲吟唱。
盍簪:何不聚首。
一笑:欢笑。
共:一起。
今宵:今晚。
宛然:仿佛。
上齿:尊贵的位置。
尊三老:尊敬年长者。
班廷:古代官署名,比喻朝廷。
序:排列。
百僚:众多官员。
乡饮:乡村宴会。
讵宜:不宜急于。
仗出:排场出门。
虞人:古代管理山林的官员。
弓招:张弓邀请。
明时:清明的时代。
各适:各得其所。
鸢鱼性:比喻人的自然本性。
在野:在田野间。
似在朝:如同在朝堂之上。

翻译

到处都是歌声和谣曲交织,今晚让我们一起欢笑举杯。
仿佛尊贵的长者坐在上位,不像班廷那样排列众多官员。
乡村宴会不应急于排场,猎人也不必张弓相邀。
在清明的时代,人们各得其所,田野间的和谐更胜于朝堂之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乡间宴饮的温馨画面。"处处笙歌杂诵谣,盍簪一笑共今宵。"这里的“笙歌”指的是民间的乐器和歌曲,“诵谣”则是人们在一起吟唱诗歌,"盍簪"是一种古代的酒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愉悦心情。

接着“宛然上齿尊三老,非若班廷序百僚。”这里的“宛然”形容气氛和谐,“上齿尊三老”指的是对长者或有智之人的尊敬,“班廷序百僚”则是官场中按品级排列的情况。这两句强调了乡间宴饮的亲切与自然,相较于官场的繁文缛节,更显得淳朴而真挚。

再看“乡饮讷宜先仗出,虞人不必以弓招。”这里“乡饮”是指乡间的宴会,“讷宜先仗出”则意味着在这样的场合中,人们应该率先举杯畅饮,而不是像“虞人”那样需要用到弓箭来邀请或召集。

最后一句“明时各适鸢鱼性,在野尤和似在朝。”这里的“明时”指的是明白时节,"各适鸢鱼性"则是比喻人们顺应自然,不强求;"在野尤和似在朝"表达了诗人认为乡间生活与官场相比,更能体现出真实和谐的氛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间宴饮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淳朴生活方式的向往,以及对官场生活的疏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