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鳞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鸣
出处:《直舍书事》
宋 · 杨时
鳞鳞池面水初生,萍底青蛙自在鸣。
谁使幽庭当鼓吹,雨馀时听作新声。
谁使幽庭当鼓吹,雨馀时听作新声。
拼音版原文
翻译
水面泛起层层涟漪,新生的水波中青蛙在浮萍下自由鸣叫。是谁让这幽静的庭院成了自然的乐队,雨后倾听,那是全新的乐章。
注释
鳞鳞:形容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池面:水面,池塘的表面。
萍底:浮萍之下。
幽庭:清幽的庭院。
鼓吹:这里比喻自然的声音,如风吹草动、蛙鸣等。
雨馀:雨后。
新声:指雨后青蛙的鸣叫声带来的新鲜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庭院早晨景象。"鳞鳞池面水初生",用以鳞鳞之声形容池中的新水,显得非常清新活泼,给人一种生命力旺盛的感觉。"萍底青蛙自在鸣"则描写了池中萍苇下的青蛙自由地鸣叫,增添了一份自然和谐之声。
"谁使幽庭当鼓吹"一句,诗人似乎在问,是谁让这宁静的庭院中响起了鼓吹的声音。这里的"谁使"表达了一种惊讶与不解,但又带有一丝期待。
最后两句"雨馀时听作新声"则是说在细雨绵绵的时候,这些声音似乎变成了新的乐音,给人一种美妙的享受。诗人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中各种声音的欣赏和热爱,以及对生活中小确幸的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洁优美,意境清新淡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声的细腻感受和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