杖藜独去斜川晚,野服微吟五柳春
明 · 刘崧
长怜放笔写梅真,何幸披图识故人。
晚岁亲临欧褚法,清风却扫宋齐尘。
杖藜独去斜川晚,野服微吟五柳春。
尚友交情千载上,为公再拜一沾巾。
晚岁亲临欧褚法,清风却扫宋齐尘。
杖藜独去斜川晚,野服微吟五柳春。
尚友交情千载上,为公再拜一沾巾。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诗《题杨补之六七十岁时所画渊明像并写归去来辞后》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杨补之高龄仍能精于绘画和书法的敬仰,以及对其艺术才华与高尚品格的赞美。
首句“长怜放笔写梅真”,诗人感慨杨补之晚年仍能挥毫泼墨,创作出如真似幻的梅花图,流露出对他的深深喜爱。次句“何幸披图识故人”,则表达了诗人能通过画作结识这位老朋友的幸运和喜悦。
第三句“晚岁亲临欧褚法”,称赞杨补之在晚年还能亲身体验和传承欧体和褚遂良的书法风格,显示出其深厚的技艺底蕴。第四句“清风却扫宋齐尘”,进一步赞美他的作品清新脱俗,仿佛清风吹散了前代的尘埃,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第五、六句“杖藜独去斜川晚,野服微吟五柳春”,描绘了杨补之身着简朴,独自漫步在斜阳下的田园景象,吟咏陶渊明的诗句,体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最后两句“尚友交情千载上,为公再拜一沾巾”,诗人表达对杨补之高尚人格的敬仰,认为他们的友情超越了千年,自己只能通过诗歌表达敬意,甚至感动得热泪盈眶。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既赞扬了杨补之的艺术成就,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是一首富有情感共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