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心何以报春晖,回望飞云隔吴越
朱卿夫妇俱白头,儿也贡入帝王州。
口传天语出丹阙,马蹄蹋遍闽山月。
儿心何以报春晖,回望飞云隔吴越。
左手擘荔枝,右手持槟榔。
它山岂不好,不如归故乡。
登朝见天子,沐浴承休光。
龙河雪消春水长,愿乞还家三釜养。
入门堂上见椿萱,灵柯锐叶俱无恙。
读书椿树下,进酒萱花傍。
更分白兔所捣之玄霜,父兮母兮发苍苍。
金兰玉树照庭户,直与窦家五桂同芬芳。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充满深情的画面,通过朱氏夫妇及其子女的生活片段,展现了家庭的和谐与幸福。诗中巧妙地运用了“漆园之木”、“北堂萱草”等典故,象征着长寿和无忧,同时也暗喻了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
首句“吾闻漆园之木八千秋”,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大椿”,寓意家族如同大椿般长久不衰,象征着朱氏家族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接着,“又闻北堂萱草能忘忧”,引用了萱草的典故,萱草在古代常被用来象征母亲,暗示母亲的慈爱能够抚慰人心的忧愁,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朱卿夫妇俱白头,儿也贡入帝王州”,描述了朱氏夫妇年岁已高,儿子却远赴京城为官,体现了家族成员间不同的生活轨迹和责任担当。接下来,“口传天语出丹阙,马蹄蹋遍闽山月”,描绘了儿子在朝廷中的忙碌与奔波,以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儿心何以报春晖,回望飞云隔吴越”,表达了儿子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回报之心,虽然身处远方,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人。随后的“左手擘荔枝,右手持槟榔”,通过具体的动作,展现了儿子对家乡风物的怀念,以及对父母的关心。
“它山岂不好,不如归故乡”,强调了无论外界如何美好,都无法替代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接下来,“登朝见天子,沐浴承休光”,描绘了儿子在朝廷中的荣耀与成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族荣誉的重视。
“龙河雪消春水长,愿乞还家三釜养”,表达了儿子希望早日回到家乡,陪伴年迈的父母,尽孝道的心愿。最后,“入门堂上见椿萱,灵柯锐叶俱无恙”,描绘了儿子回家后与父母团聚的场景,以及对家中环境的安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朱氏家族的和谐与幸福,以及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诗人胡奎以明快的语言和深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温馨的家庭画卷,让人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