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鸡忽破梦,瞬息时代易
出处:《游罗浮》
清 · 丘逢甲
明儒盛讲学,天下皆讲席。
几令名山间,有儒无道释。
有人囊罗浮,梦里天海碧。
四百卅二峰,一囊不为窄。
天鸡忽破梦,瞬息时代易。
篝火狐鸣徒,山中岸赤帻。
洞天与福地,污蔑殊可惜。
何时此名山,复奠缁黄宅。
无复儒者宫,来游但诗客。
何来碧眼胡?亦蜡游山屐。
尔徒惯豪偷,勿此为山贼。
几令名山间,有儒无道释。
有人囊罗浮,梦里天海碧。
四百卅二峰,一囊不为窄。
天鸡忽破梦,瞬息时代易。
篝火狐鸣徒,山中岸赤帻。
洞天与福地,污蔑殊可惜。
何时此名山,复奠缁黄宅。
无复儒者宫,来游但诗客。
何来碧眼胡?亦蜡游山屐。
尔徒惯豪偷,勿此为山贼。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所作的《游罗浮(其七)》。诗中,丘逢甲以明朝儒家学者盛行讲学为背景,描述了当时学者们在名山之间传播儒家思想,以至于几乎取代了道家和佛教的存在。诗人笔下的罗浮山,曾被儒家学者占据,四百三十多座山峰都被囊括其中,象征着他们的学问之广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变迁,昔日的儒家盛景不再,山中的道教和佛教场所受到污蔑,令人惋惜。诗人期待有一天,名山能再次成为僧侣和儒者的居所,而不再是仅为游人吟诗之地。他还提到,外来者如碧眼胡人也涉足此地,对此有所警戒,提醒人们不要因此而变得粗鲁或盗取山中资源。
整首诗通过历史变迁和现实对比,表达了对儒家文化兴衰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