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水亦知禅定好,闻钟未许客愁删
出处:《过飞来寺》
明 · 释今无
何代飞来壮此山,却令兵燹委尘寰。
一回又见成今古,百岁那堪几往还。
观水亦知禅定好,闻钟未许客愁删。
金函探意原无着,惭愧秋空镇日閒。
一回又见成今古,百岁那堪几往还。
观水亦知禅定好,闻钟未许客愁删。
金函探意原无着,惭愧秋空镇日閒。
鉴赏
这首诗以“过飞来寺”为题,由明代僧人释今无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感慨。
首联“何代飞来壮此山,却令兵燹委尘寰。”以设问开篇,赞叹山之雄伟,却感叹历史的沧桑,战争的破坏使山川也蒙上了尘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山的壮丽与历史的残酷并置,引出下文对时间流转和人事更迭的思考。
颔联“一回又见成今古,百岁那堪几往还。”进一步阐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诗人通过“一回”与“今古”的对比,以及“百岁”与“几往还”的反差,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和历史长河的感慨。这里的“几往还”可能暗指人生的多次轮回或世事的反复无常。
颈联“观水亦知禅定好,闻钟未许客愁删。”转而从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以水的宁静和钟声的悠扬,象征内心的平静与超脱。诗人似乎在说,即使是外在的自然景象,也能让人内心得到慰藉,达到一种禅定的状态。然而,“未许客愁删”则暗示即使在宁静之中,内心的忧愁也无法完全消除,体现了诗人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深刻理解。
尾联“金函探意原无着,惭愧秋空镇日閒。”以“金函”比喻深奥难解的道理或佛经,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无奈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惭愧秋空镇日閒”,诗人自谦地表示面对广阔的时间与空间,自己的思绪和行动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宇宙浩瀚和自身渺小的敬畏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生命、真理和宇宙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苦短、世事无常的感慨。语言含蓄,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思考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