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出处:《奉和御制中和》
宋 · 杨亿
佳节更春晦,长标令甲名。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天渊摇绿浪,仙杏吐丹荣。
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
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
翻译
佳节正值春天的最后一天,节日名称特别显眼。天空和大地仿佛在绿色波浪中摇曳,仙杏树开出红色花朵显得格外娇艳。
冬眠的动物即将被春雷唤醒,高高的树枝上已经开始有黄莺歌唱。
优美的歌声从云端传到地面,古老的汉乐融入了新的旋律。
注释
佳节:节日。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令甲:春季的第一个月,古时以干支纪月,甲为第一个月的代称。
天渊:天空与大地。
绿浪:绿色的波浪,形容春天的景色。
仙杏:神话中的仙人所种的杏树。
丹荣:红色的花朵,象征春天的繁荣。
惊蛰: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分后第五个节气,动物开始苏醒。
莺:黄莺,一种春季常见的小鸟。
云谣:云端的歌谣,比喻天籁之音。
汉曲:古代中国的音乐,尤其是汉代的音乐。
新声:新的音乐旋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展现了自己喜悦的心情。首句“佳节更春晦”表明时值佳节,春光更加迷人;“长标令甲名”则指的是长长的花枝和著名的花卉竞相辉映,显示出诗人的骄傲之情。
接下来,“天渊摇绿浪”描绘了天空中波涛翻滚般的绿意,这里的“天渊”指的是高远的云端,给人以无垠的想象空间;“仙杏吐丹荣”则是说美丽的花朵盛开,其色彩鲜艳如同仙果一般。
中间两句,“连鼓将惊蛰,高枝已变莺”,通过对春日动物活动的描绘,传递了生机勃勃的节气感。这里的“连鼓”可能指的是蝉类昆虫初次鸣叫的声音,即将来临;“惊蛰”则是古人用以表示春天到来的象征;“高枝已变莺”表明树木已经长出了新芽,鸟儿在高处歌唱。
最后两句,“云谣传下土,汉曲被新声”,诗人通过对云间传言和古曲的描绘,表达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情怀。这里的“云谣”指的是流传于民间的美好传说;“传下土”则是这些故事深入人心;“汉曲被新声”则意味着旧有的音乐形式被赋予新的生命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机勃勃状态的欣赏,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