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兴好谁分付,长在渔舟掩映间
出处:《浴日亭用韵》
明 · 区元晋
未必咸池非此天,且从晨旭曝江湾。
初惊锦练腾千道,旋觉黄紬遍万山。
曙色半涵青荔浦,波光平接赤霄颜。
扶桑兴好谁分付,长在渔舟掩映间。
初惊锦练腾千道,旋觉黄紬遍万山。
曙色半涵青荔浦,波光平接赤霄颜。
扶桑兴好谁分付,长在渔舟掩映间。
鉴赏
这首诗以“浴日亭用韵”为题,由明代诗人区元晋所作。诗中描绘了日出时分,阳光照耀江湾的壮丽景象。
首句“未必咸池非此天”,诗人以疑问的语气提出,是否咸池(传说中的日月所居之地)的天象并非如此壮观?接着“且从晨旭曝江湾”,描述了晨光初现,照亮江面的场景。接下来的“初惊锦练腾千道,旋觉黄紬遍万山”,运用比喻手法,将初升的阳光比作腾起的锦练和遍覆的黄紬,形象地展现了阳光洒满山川的辉煌景象。
“曙色半涵青荔浦,波光平接赤霄颜”,进一步描绘了曙光与青山、碧水相映成趣的画面,以及波光与天空的交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壮美的氛围。最后,“扶桑兴好谁分付,长在渔舟掩映间”,诗人借扶桑(古代神话中的东方之神)的兴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暗示这种美好常常隐藏于平凡之中,如同渔舟在山水间的掩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日出时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