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多人疑是蕙草,花少乃是真兰葩
出处:《画兰行》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张公画鹰胜画马,兰竹尤精知者寡。
兰师乃是程六无,竹亦仲昭始能写。
写成辄乞我题诗,墨花如雨争淋漓。
我欲学兰兰不就,馨香难寄所相思。
多日湘累音响绝,紫茎绿叶无人说。
枝枝画出亦离骚,彷佛潇湘见风雪。
兰膏细共露华滴,兰芽乱向春泥茁。
稏兰一箭五十花,罗浮生长美人家。
花多人疑是蕙草,花少乃是真兰葩。
为兰为蕙总芳芬,兰蕙繇来本一身。
画手写多休写少,一花即是一幽人。
兰师乃是程六无,竹亦仲昭始能写。
写成辄乞我题诗,墨花如雨争淋漓。
我欲学兰兰不就,馨香难寄所相思。
多日湘累音响绝,紫茎绿叶无人说。
枝枝画出亦离骚,彷佛潇湘见风雪。
兰膏细共露华滴,兰芽乱向春泥茁。
稏兰一箭五十花,罗浮生长美人家。
花多人疑是蕙草,花少乃是真兰葩。
为兰为蕙总芳芬,兰蕙繇来本一身。
画手写多休写少,一花即是一幽人。
鉴赏
此诗《画兰行》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描绘画家张公之鹰与兰竹画作,引出对兰画的独到见解与情感寄托。
诗中首先赞扬了张公画鹰技艺高超,尤其在画兰竹方面造诣深厚,但知音稀少。接着点出两位画兰高手——程六无和仲昭,并描述了张公画作完成后,请求屈大均题诗的情景。屈大均以“墨花如雨争淋漓”形容画作的生动与丰富,表达了对画作的喜爱与赞美。
然而,屈大均自谦自己难以模仿画兰,只能以“馨香难寄所相思”表达对兰花的深情。随后,他感叹长时间未听到湘累(屈原)的声音,兰花的紫茎绿叶也无人关注,但画中的兰花仿佛带出了《离骚》的意境,仿佛能在潇湘见到风雪中的兰花。兰花的香气与露珠的滴落,以及春泥中兰花的生长,都充满了生机与诗意。诗中提到稏兰一箭开出五十朵花,象征着兰花的繁盛与美丽,同时也暗示兰花与蕙草的相似之处,强调了兰花的芳芬与纯洁。
最后,屈大均感慨画兰虽多,但应注重画出兰花的精髓,每一朵花都如同隐居的幽人,蕴含着深邃的意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画作的欣赏,更蕴含了对自然与艺术的深刻思考,以及诗人对兰花独特情感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