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全文

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出处:《南泾渔父
唐 · 陆龟蒙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
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
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
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
问其所以渔,对我真蹈道。
我初簎鱼鳖,童丱至于耄。
窟穴与生成,自然通壶奥。
孜孜戒吾属,天物不可暴。
大小参去留,候其孳养报。
终朝获鱼利,鱼亦未常耗。
同覆天地中,违仁辜覆焘。
余观为政者,此意谅难到。
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悯悼。
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
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
譬如死鸡鹜,岂不容乳抱。
孟子讥宋人,非其揠苗躁。
吾嘉渔父旨,雅叶贤哲操。
倘遇采诗官,斯文诚敢告。

拼音版原文

fāngrènshūyōngsuǒhǎo
jiāngliúbèicūnluòǒuwǎngxīnlào

tiánjiāxiāngyuǎncénqiězòngào
chūshǒuxiānqióngjiànréntóuwèimào

nánjīngyǒuwǎngwǎngxiézhìzào
wènsuǒduìzhēndǎodào

chūbiētóngguànzhìmào
xuéshēngchéngrántōngkǔnào

jièshǔtiānbào
xiǎocānliúhòuyǎngbào

zhōngcháohuòwèichánghào
tóngtiānzhōngwéiréntāo

guānwèizhèngzhěliàngnándào
mínjiēsōuqiúkěnxīngmǐndào

jīnniánchuānhànqiánsuìshānyuánliáo
diéyíngtíngwénzhīlèiqínzào

róngbào
mèngsòngrénfēimiáozào

jiāzhǐxiánzhécāo
tǎngcǎishīguānwénchénggǎngào

注释

疏慵:闲散懒惰。
僻:偏远。
嫪:自在,舒适。
岑寂:寂静,冷清。
筇:竹杖。
稚:小孩。
蹈道:遵循道路,遵循自然法则。
簎:开始,从事。
孳养:繁殖,养育。
搜求:拼命寻找,掠夺。
牒诉:诉讼状。
类禽噪:像禽鸟乱叫。
乳抱:哺乳,关爱。
揠苗躁:急于求成。
旨:深意,智慧。
采诗官:古代负责采集民间诗歌的官员。

翻译

我正担任闲职,偏远之地正好合我心意。
江水远离村庄,偶尔前往,心情已觉自在。
农家相隔遥远,寂静而自由自在。
出门便手持竹杖,遇见人也不戴帽子。
南泾有位渔翁,常常带着孩子来访。
询问他为何捕鱼,他对我说,这是遵循自然之道。
我从小捕捞鱼鳖,直到老去。
洞穴与生俱来,与自然法则相通。
勤勉地告诫我们,天赐之物不可滥用。
大小鱼儿都放生,等待它们繁衍回报。
整天捕鱼获益,鱼儿并未常受损失。
我们都生活在天地间,违背仁德就辜负了天地恩惠。
我看那些当政者,恐怕难以理解这道理。
百姓拼命搜刮,无人怜悯哀悼。
今年河流干涸,前年山洪泛滥。
诉讼案件堆积如山,如同禽鸟乱叫。
就像对待死去的鸡鸭,难道不能给予关爱?
孟子讽刺宋人急于求成,过于急躁。
我赞赏渔父的智慧,它符合圣贤的操守。
若逢采诗官员,我定会把这心意传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田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渔父和普通百姓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生命尊重的哲思。诗中的山水田园不仅是自然美景的展现,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映射。

“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开篇便设定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诗人对远离尘世的地方有着独特的情感寄托。

接下来的几句:“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自在的生活场景,诗人对于这种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感到心旷神怡。

“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渔父日常的平实与自然,他不为外界的繁华所扰,保持着一颗宁静的心。

“南泾有渔父,往往携稚造。”这里的“南泾”可能是指江南某个地方,而“渔父”则是一位以捕鱼为生的父亲形象,他经常带着孩子到处游历,这种画面充满了生活的温馨。

紧接着,“问其所以渔,对我真蹈道。”诗人询问渔父捕鱼的原因,渔父以真诚的态度回答,这里体现了渔父对于自然和生命的尊重态度。

“窟穴与生成,自然通壶奥。孜孜戒吾属,天物不可暴。”渔父提到了他对待自然的方式,以及对子女的教诲,强调了自然界中万物有其生存之道,不应被人为破坏。

“大小参去留,候其孳养报。终朝获鱼利,鱼亦未常耗。”这几句通过渔父的捕鱼行为,传达了一种顺应自然、适度利用资源的生活智慧。

在接下来的部分,“同覆天地中,违仁辜覆焘。余观为政者,此意谅难到。”诗人表达了对于那些不遵循自然规律、贪婪索求的人或政者的批判,他们的行为往往导致资源耗竭,破坏生态平衡。

“民皆死搜求,莫肯兴悯悼。今年川泽旱,前岁山源潦。”这几句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贪婪和短视,以及这种行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最后,“牒诉已盈庭,闻之类禽噪。”通过对比普通百姓与渔父之间的不同态度,诗人强调了一种理想化的人生哲学,即在自然中寻找平衡与和谐。

“譬如死鸡鹜,岂不容乳抱。孟子讥宋人,非其揠苗躁。”这里引入了孟子的观点,以此强调对于生命的尊重以及对自然规律的顺应。

“吾嘉渔父旨,雅叶贤哲操。倘遇采诗官,斯文诚敢告。”结尾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渔父这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赞赏,并暗示自己若有机会成为采诗官,也会以这样的文字来传递这份对于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