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
出处:《柏枧山顶望仙人台同观湖先生》
清 · 梅文鼎
峨峨方石台,千尺凌晨烟。
昔闻山中叟,曾此逢飞仙。
棋局观未终,倏忽更岁年。
樵斤寘丛条,木皮合且坚。
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
我来陟岭半,俛视兹台颠。
再寻蛟路登,所见惟青天。
琼宫在何许,便欲乘风旋。
下界溺埃尘,安能久迁延。
何当封马鬣,非敢冀牛眠。
庶同五岳游,免此情内牵。
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
昔闻山中叟,曾此逢飞仙。
棋局观未终,倏忽更岁年。
樵斤寘丛条,木皮合且坚。
崖树既摧朽,无人能攀缘。
我来陟岭半,俛视兹台颠。
再寻蛟路登,所见惟青天。
琼宫在何许,便欲乘风旋。
下界溺埃尘,安能久迁延。
何当封马鬣,非敢冀牛眠。
庶同五岳游,免此情内牵。
云车策风马,愿言长执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梅文鼎在柏枧山顶仰望仙人台时的景象和感受。他站在高耸的方石台上,清晨的薄雾缭绕,令台顶显得更加神秘。诗人回忆起古人曾在此遇见仙人的传说,感叹时光匆匆,棋局未竟已过数载。周围的自然环境也见证了岁月的变迁,树木丛生,木皮坚韧,而崖树则因年深日久而枯朽,难以攀登。
诗人登顶后俯瞰仙人台,又沿着山路探寻,只见到无尽的蓝天。他心生向往,想要追寻仙踪,但意识到尘世纷扰,不能长久滞留。他表达了对超脱尘世、与五岳同游的渴望,希望能驾驭云车,策风马,永远保持这种自由自在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怀,展现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对超然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束缚的解脱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