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茅何日办,缚屋护松楸
出处:《梦游故山》
宋 · 高登
风际氅披鹤,云根杖策鸠。
幽栖知好在,归梦故难留。
山放数峰出,泉分一派流。
把茅何日办,缚屋护松楸。
幽栖知好在,归梦故难留。
山放数峰出,泉分一派流。
把茅何日办,缚屋护松楸。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氅:鸟的长尾羽,这里比喻鹤的翅膀。杖策:手杖,这里指持杖行走。
幽栖:隐居,安静的居住环境。
归梦:思乡之梦。
把茅:搭建茅草屋。
缚屋:建造房屋。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于营造墓地,这里可能暗示归隐后的田园生活。
翻译
风中的鹤展翅飞翔,杖藜而行的我像只斑鸠。深居简出的生活我知道是美好的,但回家的梦却难以留住。
山峦间几座峰峦若隐若现,泉水从一条溪流中分开流淌。
何时能搭建茅屋,围护着松树和楸树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中重游故乡山林的情景。"风际氅披鹤"形象地写出在清风中衣袂飘动,如仙鹤展翅,暗示着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云根杖策鸠"则描绘了他拄杖漫步,仿佛与山鸟为伴,心境悠然。"幽栖知好在"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深深眷恋,而"归梦故难留"则透露出他对现实与梦境之间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
"山放数峰出"展现了山峦叠嶂的景象,"泉分一派流"则描绘了山泉潺潺,动静结合,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画面。最后两句"把茅何日办,缚屋护松楸"表达了诗人对回归田园,亲手建造茅屋,守护松树和楸树(可能象征着故乡的记忆)的愿望,流露出浓厚的归隐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理想生活的憧憬,情感真挚,意境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