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出处:《风雨晚泊》
唐 · 白居易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苦竹林:生长着许多苦竹的地方。芦苇丛:密集的芦苇生长区。
停舟:停船靠岸。
思无穷:思绪无限,感慨万千。
青苔扑地:青苔密布在地上。
连春雨:与春雨相连,形容湿润的环境。
白浪掀天:形容海浪高高扬起,仿佛要碰到天空。
尽日风:整天的风,形容风大且持久。
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快,不经意间。
行欲半:人生接近一半。
茫茫万事:世间众多的事物。
坐成空:因时间流逝而感觉一切成空。
此生飘荡:一生漂泊不定。
何时定:何时才能稳定下来。
一缕鸿毛:比喻极轻,微不足道的事物。
天地中:广阔天地之间。
翻译
在繁茂的苦竹和芦苇丛边,我停下船来远望,思绪无边无际。青苔覆盖了地面,似乎连绵到春天的雨水中,白色的浪花翻腾,整日里风起云涌。
恍惚间,人生已过半百,纷繁的万事仿佛都变得空洞无物。
我这一生漂泊不定,何时才能安定,就像天地间的一根鸿毛,微不足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或冬季的水边景象,诗人停舟于苦竹林边的芦苇丛中,心境辽阔而又带有淡淡的忧郁。诗中的意象丰富,情感真挚。
"苦竹林边芦苇丛,停舟一望思无穷。" 开篇两句设定了全诗的意境,苦竹与芦苇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停舟凝视,让人不禁产生无尽的思考和遐想。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色彩——绿色的苔藓与白色的浪花,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动态,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波澜和变化。
"忽忽百年行欲半,茫茫万事坐成空。" 这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世无常的感慨。诗人感叹百年的旅途已经走过了一半,而万事却如同虚空,毫无着落。
"此生飘荡何时定,一缕鸿毛天地中。" 最后两句流露出诗人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性和渺小感。"一缕鸿毛"形象化地表达了个体在广阔宇宙中的微不足道。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生命、宇宙等哲学主题的深刻感悟。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