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中原难独卧,长歌招隐路漫漫
出处:《答大崙山人见怀之作》
明 · 黎民衷
江城离梦一樽残,霄汉双鱼破腊看。
沧海夜回明月色,青山春掩薜萝寒。
风尘玉树愁来倚,天地绨袍醉里宽。
烽火中原难独卧,长歌招隐路漫漫。
沧海夜回明月色,青山春掩薜萝寒。
风尘玉树愁来倚,天地绨袍醉里宽。
烽火中原难独卧,长歌招隐路漫漫。
鉴赏
这首诗以深沉的情感和壮丽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首联“江城离梦一樽残,霄汉双鱼破腊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心中充满离愁别绪,只能在梦中相聚,而现实中只能通过书信(双鱼)传递思念之情。这里的“破腊”既指时间的流逝,也暗示着对友人归期的期盼。
颔联“沧海夜回明月色,青山春掩薜萝寒”,运用对比手法,将大海的浩瀚与月光的清冷,与春天山林的生机与薜萝的寒意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颈联“风尘玉树愁来倚,天地绨袍醉里宽”,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借“玉树”比喻友人,表示即使在风尘仆仆的生活中,也愿意依靠友人的身影寻求慰藉;“绨袍”则象征深厚的友情,在醉酒之时,这份友情显得更加宽广和温暖。
尾联“烽火中原难独卧,长歌招隐路漫漫”,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面对中原地区的战乱,诗人难以独善其身,只能通过长歌抒发心中的愤慨和对和平的渴望。同时,“招隐”二字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回归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现实的艰难使得这一愿望变得遥不可及。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在动荡时局中寻求心灵寄托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