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少未定,所见恨浅局
百炼至老成,精力已不足。
所□著法言,纪事纂实录。
向来窃有志,迟回未欲速。
□□□□尽,断简浩难续。
意长岁月短,雪发忽已秃。
德功两莫攀,其次当自勖。
山中假馀年,不远尚可复。
注释
血气:指年轻人的活力和激情。恨:遗憾,此处指见识浅薄。
精力:体力和精神力量。
法言:深奥的言论,智慧的话语。
纂:编纂,整理。
迟回: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断简:残破的书卷。
雪发:白发,比喻年龄增长。
自勖:自我勉励,自我鞭策。
翻译
年轻时气血尚未稳定,见识浅薄局限经历磨炼到老年才成熟,精力已大不如前
所写著作充满智慧言论,记录事实详实无误
我长久以来怀有志向,犹豫不决不想轻易行动
岁月匆匆流逝,残缺的书籍难以续写
心意虽长但岁月短暂,白发忽然间已变得稀疏
德行和功绩都难以企及,退而求其次,应自我激励
在山中度过余生,或许还能找回一些时光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西斋秋感二十首(其四)》。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力气逐渐衰退、精力不济以及对往事的回顾和反思的情感。
"血气少未定,所见恨浅局。百炼至老成,精力已不足。"
这两句描绘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忧虑,"血气少未定"暗示了生命力的不稳定,"所见恨浅局"表明诗人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更高境界的向往。而"百炼至老成"则是通过锤炼比喻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成长,但这种成长并没有带来预期中的精力充沛,反而是"精力已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衰老和体力的失望。
"所□著法言,纪事纂实录。"
这里的"所□著"可能指的是某种书籍或知识,而"法言"则可能是指古代圣贤之言或者某种规矩。诗人通过这些记录和言论来回顾历史和个人经历。
"向来窃有志,迟回未欲速。"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有着自己的愿望和抱负,但却在现实中表现得缓慢而不急躁,这可能是因为环境的压力或者个人的性格使然。
"□□□□尽,断简浩难续。"
这里的"断简"可能指的是书信或者某种形式的文书,而"浩难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继续写作或者记录的困难和无奈。
"意长岁月短,雪发忽已秃。"
这两句是对生命无常和时间流逝的感慨。"意长"指的是内心的愿望和计划,而"岁月短"则是现实中的年华匆匆。"雪发忽已秃"更直接地描绘了诗人外在的衰老——头发变白且稀少。
"德功两莫攀,其次当自勖。"
这两句中"德功"可能指的是个人的道德和成就,而"两莫攀"则表达了这些都难以把握或者衡量。"其次当自勖"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有所作为。
"山中假馀年,不远尚可复。"
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逃避和回归的愿望。"山中假馀年"可能指的是一种隐居生活或者暂时的逃离现实,而"不远尚可复"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过去或者重返某种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心独白和对外界的观察,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对于生命、时间、个人成就以及历史记忆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