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全文

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

出处:《览古五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人有好与恶,造化无颇偏。
种谷匪种稗,稗实在谷先。
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
麟凤世罕识,蛇虎动百千。
泗水两师生,万古大圣贤。
瓢饮短命死,绝粮陈蔡间。
雍彻柄鲁政,脍肝延天年。
气运苟如此,周衰何足言。

翻译

人们有喜好和厌恶,大自然并无明显偏颇。
种植谷物并非种植杂草,但杂草往往先于谷物生长。
常说老天不保恶人,仔细看来似乎并非如此。
麒麟凤凰世间少见,蛇虎之类的凶猛生物却频繁出现。
孔子与弟子颜回在泗水边讲学,他们是万古以来的大圣贤。
颜回因贫穷,仅以瓢饮水而早逝,在陈蔡绝粮的经历中结束生命。
孔子的弟子冉雍治理鲁国,他的智慧延长了寿命。
如果命运就是这样,周朝的衰落又怎能只言片语就说得清楚呢?

注释

颇偏:显著的偏向。
匪:不是。
实:实际上。
佑:保佑。
麟凤:象征吉祥的神兽。
蛇虎:比喻恶势力。
泗水:古代河流名,孔子曾在此教学。
万古:永远,长久。
瓢饮:用瓢取水喝。
陈蔡:地名,孔子曾在此绝粮。
雍彻:冉雍的字,孔子弟子。
脍肝:指割肝以祭祀,表示忠诚。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览古五首·其一》。诗中通过对比和反思,探讨了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善恶有报的问题。

“人有好与恶,造化无颇偏。”开篇即指出人间存在善良与邪恶之分,而自然界并没有显而易见的偏向。接着,“种谷匪种稗,稗实在谷先。”诗人通过比喻说明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使外表上看似无差别,但实际上因素早已存在。

“谓天不佑恶,细察似不然。”这两句质疑了传统观念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理解,认为现实生活中的善恶往往并非如此分明。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复杂的世界观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挑战。

“麟凤世罕识,蛇虎动百千。”这一句描绘了一个景象:在现实世界中,祥瑞之物如麒麟、凤凰难以见到,而害兽如蛇、虎却无处不在。这个比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于天道公正性的怀疑。

“泗水两师生,万古大圣贤。”这里指的是孔子和老子的出生地,即泗水之滨,表达了对这些伟大思想家的尊崇。通过这一点,诗人似乎在寻找一种超越现实苦难的精神力量。

“瓢饮短命死,绝粮陈蔡间。”这两句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有些生命因为物质缺乏而早逝,有些则因无食而困顿。诗人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现实生活中不公和苦难的感慨。

“雍彻柄鲁政,脍肝延天年。”这两句提到的是历史上的圣君贤臣,他们用智慧治理国家,使得国泰民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古代政治理想的向往。

最后,“气运苟如此,周衰何足言。”这里“气运”指的是天命或时代发展的趋势,“周衰”则是历史上的一个王朝的衰落。诗人通过这一句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力量相比之下的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方回深邃的思考与丰富的情感,也展示了其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语言运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