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哀一孤鸿,飞急向东逝
出处:《述别为丘长孺》
明 · 袁中道
哀哀一孤鸿,飞急向东逝。
伤哉金石交,三载乃相遇。
相遇能几何,一见不复双。
子尚滞西陵,我遂往銮江。
銮江不忍别,复有摄山行。
摄山不忍别,逐子至冶城。
冶城不忍别,十日淹江头。
饮子清泠酒,卧子木兰舟。
酸心一夜风,举目三千路。
别矣可奈何,含泪入城去。
伤哉金石交,三载乃相遇。
相遇能几何,一见不复双。
子尚滞西陵,我遂往銮江。
銮江不忍别,复有摄山行。
摄山不忍别,逐子至冶城。
冶城不忍别,十日淹江头。
饮子清泠酒,卧子木兰舟。
酸心一夜风,举目三千路。
别矣可奈何,含泪入城去。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情的离别场景,以孤鸿自比,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丘长孺依依惜别的悲凉之情。"哀哀一孤鸿,飞急向东逝",诗人以孤独的鸿雁疾飞东去象征自己与朋友的匆匆分离。"金石交"形容深厚的友情,"三载乃相遇"强调了两人相聚的不易和珍贵。
"相遇能几何,一见不复双",诗人感叹相聚时光短暂,一旦分别,再见无期。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与丘长孺分别后的行程,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不舍:"子尚滞西陵,我遂往銮江","銮江不忍别,复有摄山行","摄山不忍别,逐子至冶城","冶城不忍别,十日淹江头",这些地方名的列举,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愁绪。
在送别过程中,诗人还为丘长孺准备了"清泠酒"和"木兰舟",希望借此稍解离愁。然而,"酸心一夜风,举目三千路",一夜风声让诗人内心更加酸楚,面对漫长的分别之路,他不禁感慨万分。最后,诗人无奈地表达道:"别矣可奈何,含泪入城去",泪水满面,只能含泪作别,深感离别之苦。
整体来看,袁中道的这首《述别为丘长孺》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友情的深厚和离别的痛苦,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