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全文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出处:《赠康洽
唐 · 李端
黄须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
今朝醉卧又明朝,忽忆故乡头已白。
流年恍惚瞻西日,陈事苍茫指南陌。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
迩来七十遂无机,空是咸阳一布衣。
后辈轻肥贱衰朽,五侯门馆许因依。
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
同时献赋人皆尽,共壁题诗君独在。
步出东城风景和,青山满眼少年多。
汉家尚壮今则老,发短心长知奈何。
华堂举杯白日晚,龙钟相见谁能免。
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能几回。
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

拼音版原文

huángkāngxiōngjiǔquánpíngshēngchūwánghóuzhái
jīncháozuìyòumíngcháo

xiāngtóubái
liúniánhuǎngzhān西chénshìcāngmángzhǐnán

shēngmínghéngbàocānjūnbānwèiguòyángzhí
ěrláishísuì

kōngshìxiányáng
hòubèiqīngféijiànshuāixiǔhóuménguǎnyīn

yánwànyǒugǎishǐxìnsāngtiánbiànchénghǎi
tóngshíxiànrénjiējìn

gòngshījūnzài
chūdōngchéngfēngjǐngqīngshānmǎnyǎnshǎoniánduō

hànjiāshàngzhuàngjīnlǎoduǎnxīnchángzhīnài
huátángbēibáiwǎn

lóngzhōngxiāngjiànshuínéngmiǎn
jūnjīnfǎnzhènglái
zhūyánxiàonénghuí

jièwènménglónghuāshùxiàshuíjiāběnchāzhùgāotái

注释

黄须康兄:对友人的称呼。
酒泉客:酒泉的游子。
王侯宅:贵族的府邸。
头已白:形容年龄大。
流年:岁月。
西日:落日。
陈事:过去的往事。
指南陌:指向南方的道路。
鲍参军:鲍照,古代诗人。
扬执戟:扬雄,古代学者。
无机:失去机心。
布衣:平民百姓。
轻肥:轻视富贵。
贱衰朽:鄙视衰老。
五侯门馆:权贵之家。
因依:依靠。
桑田变成海:比喻世事变迁。
献赋:呈献诗赋。
共壁题诗:在墙上题诗。
风景和:景色宜人。
少年多:年轻人多。
华堂:豪华的厅堂。
龙钟:形容老人老态。
朱颜:红润的面庞。
几回:几次。
朦胧花树下:模糊的花树旁。
畚插筑高台:正在建台的场景。

翻译

黄须康兄是酒泉的游子,一生在王侯府邸进出频繁。
今日醉眠明日醒,忽然想起故乡,自己已白发苍苍。
岁月匆匆,望着西方落日,往事如烟,指向南方的道路。
名声虽高似鲍参军,官职却未超过扬执戟。
近年来,七旬之龄已无机心,只是一名普通的咸阳百姓。
晚辈们轻视贫寒,鄙视衰老,但你仍能在五侯府中找到依靠。
自言世事无常,桑田可变沧海,如今同辈都离去,只有你在墙上题诗。
走出东城,风景宜人,青山环绕,年轻人才多。
汉代尚壮,如今却已老去,头发稀疏,心志犹在,又能如何呢。
宴席上举杯,时光匆匆,老态龙钟的我们相见,又有几回笑容。
请问那朦胧花树下,是谁家正在筑起高台。
你即将离开,我正归来,青春容颜还能欢笑几次。
在花树下,不知哪家人在忙碌,建造着新的高台。

鉴赏

诗人以深情厚谊之笔,书写了对友人康洽的深切关怀和自我生命轨迹的沉思。黄须康兄,如同一位历经沧桑、游走于王侯宅第之间的人物形象,他的平生出入于高门深院,却在醉卧之际,忽然忆起了故乡,那头顶上的白发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人通过对昔日声名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英雄末路、壮志未酬的悲凉。七十之年,却仍旧没有能够施展抱负的机会,只是一身布衣在咸阳的街头巷尾徘徊。这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变迁中个体微小力量的无奈。

同时,诗人还对后辈轻视前人的功业与贤行表示了失望,这些曾经的壮志豪情,如今已化作尘埃。五侯门馆,昔日的繁华如今只剩下空名,而自己也只能依傍于旧时的荣光。

桑田变海的意象,是诗人对世事无常的一种感慨。万物皆有移改,唯有自我心中的坚持和怀念,才是永恒不变的。在这同时献赋的人群中,诗人独自一人留在墙壁前题诗,彷彿间,他与众人的距离感也被无情地拉开。

出东城时,那风景依旧和美,但青山绿水之中,却多了少年的影踪。汉家尚壮之时的豪迈,如今却已成为了记忆中的老物。发短心长,诗人深知时间不待人,只是这份奈何,无从解说。

在华堂举杯对饮之际,白日晚照,龙钟相见,谁能免于宿命的轮回呢?君今已反,我正来,朱颜宜笑,但笑容背后,是怎样的心酸与无奈?

最后,诗人借问朦胧花树下,谁家畚插筑高台,这不仅是对康洽的一种关切,更是对自己生命价值的一种追问。在这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筑造着属于自己的高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