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阳春
出处:《蛛丝巧》
宋 · 胡仲弓
蛛丝虽巧能害物,蚕丝虽拙能利人。
害物晨昏一饱足,利人往往害及身。
乃知巧者能远祸,拙者生死常为邻。
吾宁为蚕勿为蛛,所愿杀身以成仁。
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阳春。
害物晨昏一饱足,利人往往害及身。
乃知巧者能远祸,拙者生死常为邻。
吾宁为蚕勿为蛛,所愿杀身以成仁。
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阳春。
拼音版原文
翻译
蜘蛛的丝虽然巧妙却能害人,蚕丝虽然笨拙却能造福人类。即使对人有益的蚕丝,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到自己。
由此可知,聪明的人能远离灾祸,而笨拙的人常常与生死相伴。
我宁愿做蚕也不愿做蜘蛛,只愿牺牲自己来实现仁德。
万千丝线又算得了什么,重要的是让寒冷之地也能充满生机。
注释
蛛丝:蜘蛛吐出的细丝。害物:对生物有害。
蚕丝:蚕吐出的丝,用于纺织。
利人:对人类有利。
远祸:避免灾祸。
生死:生与死。
宁为:宁愿成为。
杀身:牺牲生命。
阳春:温暖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通过蜘蛛织丝虽巧妙却害人,而蚕丝虽笨拙却有益于人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巧与拙、利与害的深刻见解。诗人认为,虽然蜘蛛的智慧能避开眼前之害,但最终可能招致更大的祸患;而蚕的拙朴虽然常常使自己面临危险,却实实在在地造福了他人。诗人借此倡导朴实无华的美德,宁愿像蚕一样无私奉献,也不愿如蜘蛛般只顾私利。最后两句“千丝万缕何足恤,要令寒谷皆阳春”表达了诗人希望普济众生,让世界充满温暖的愿望。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寓言诗,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道德修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