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出处:《对月忆嵩阳故人》
唐 · 施肩吾
团团月光照西壁,嵩阳故人千里隔。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团团:形容月亮圆满的样子。月光:月色。
西壁:西边的墙壁。
嵩阳:古代地名,今河南登封一带。
故人:老朋友。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不知:不明白,不知道。
三十六峰:指嵩山的主峰,有说嵩山有三十六峰。
前:前面。
峰前客:站在山峰前的人。
翻译
明亮的圆月照亮西边的墙壁,在嵩阳的老朋友相隔千里之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远的乡愁和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团团月光照西壁",这里的“团团”形容明亮而圆润的月光,如同水波一样柔和地洒落在西面的墙壁上,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冷的夜晚氛围。这种景象往往容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鸣,特别是在古代,夜晚望月是人们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常见手法。
"嵩阳故人千里隔"一句,则直接点出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怀念。"嵩阳"指的是嵩山,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的嵩山,这里的“故人”是指诗人在那里曾经有过交往的朋友,而现在因为相隔遥远,无法见面,因此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不知三十六峰前,定为何处峰前客"表达的是诗人对那边景色的好奇和向往,以及他对自己在山中位置的不确定。这里的“三十六峰”是嵩山的一个部分,但具体是在哪一座山的前面,诗人并不清楚。这种迷茫感反而加深了诗人的乡愁,他渴望能成为那山中的某个地点的行者,去寻找那些他心中怀念的人和景色。
整首诗通过月光、故人和山峰三大元素,构建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无限留恋。这种情感在唐代的文学作品中尤为常见,它体现了古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情感寄托,以及他们深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