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法亲传谁得钵,异闻独立子趋庭
出处:《送杨主簿 其一》
宋 · 项安世
诚斋四海一先生,诗满江湖以字行。
正法亲传谁得钵,异闻独立子趋庭。
未能暇日询三得,枉作经年共一城。
眼底不知离别苦,前途相望似晨星。
正法亲传谁得钵,异闻独立子趋庭。
未能暇日询三得,枉作经年共一城。
眼底不知离别苦,前途相望似晨星。
翻译
诚斋先生如同四海一家的智者,他的诗歌遍布江湖,以文字流传。正统佛法的真谛得以亲自传授,谁能获得这传承的圣物?奇异的故事他独自讲述,仿佛在课堂上教诲学生。
我未能在闲暇时向他请教,白白度过了一年又一年,只与他在同一座城市共度时光。
在他的眼中,离别之苦可能并未深感,然而当我们分别,彼此在未来的路上遥望,就像晨星般遥远而明亮。
注释
诚斋:诗人名号。江湖:指社会或文学界。
字行:指通过文字传播。
正法:正宗佛法。
亲传:亲自传授。
谁得:谁能获得。
钵:佛教中象征传承的器皿。
异闻:奇异的故事。
子趋庭:弟子在课堂上听讲。
暇日:闲暇时光。
经年:多年。
共一城:在同一座城市。
眼底:心中。
离别苦:离别的痛苦。
前途:未来的路。
似晨星:像晨星一样遥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送杨主簿(其一)》。诗人以“诚斋四海一先生”开篇,描绘了杨主簿作为一位才华横溢、名声远播的人物形象,他的诗歌遍布江湖,凭借文字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接着,诗人提到杨主簿传承正道学问的能力,暗示他是一位有深厚学识和独特见解的人,而“异闻独立子趋庭”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独立思考和严谨治学态度。
“未能暇日询三得,枉作经年共一城”表达了诗人对与杨主簿共度时光的珍惜,虽然未能有更多机会深入交流,但共同度过的一年已足够珍贵。最后两句“眼底不知离别苦,前途相望似晨星”,诗人以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即使分离,两人的友谊如同晨星般在心中闪烁,照亮彼此的前路。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杨主簿的才情与品格,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感情色彩的送别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