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全文

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

出处:《新滩三首 其二
宋 · 李流谦
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
虽存九辨欲谁继,便有琵琶那忍闻。

注释

渔父:指打鱼的老人。
屈子:屈原的别称,古代楚国诗人。
女儿:古代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高髻:梳得高高的发髻。
昭君:王昭君,西汉时期著名的美女和外交家。
九辨:古代楚辞中的一篇作品,形容辞藻华丽。
继:继承,接续。
琵琶:一种弦乐器。
忍闻:忍受听见,指难以承受。

翻译

渔翁唱着歌呼唤屈原,少女们梳着高高的发髻模仿王昭君。
尽管还有像《九辩》那样的优美诗篇,但后继者在哪里呢?一想到要听到琵琶声,怎能忍受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新滩三首·其二》,其中融合了对古代美女和高洁情操的赞美,以及个人对于才华横溢却不得志的感慨。

"渔父长歌招屈子,女儿高髻学昭君。" 这两句通过描述渔父以歌声召唤屈原,而女儿则效仿昭君之貌,展示了诗人对古代美女的向往和赞赏,以及对才华横溢者的怀念。

"虽存九辨欲谁继,"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华虽然得以保留,但又觉得无处发挥,无人能够理解和继承自己的忧虑。

"便有琵琶那忍闻。" 这句则描绘出诗人在寂寞中寻找慰藉,通过奏鸣琵琶来抒发内心的不平与无奈,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无法得到认同和欣赏的哀伤。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同时也透露出了个人才华难以施展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