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全文

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

宋 · 孔武仲
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
玉琢两圭看德器,河倾千里瞰词源。
鸳行平日随朝谒,鼎立今朝定讨论。
只恐门开便分散,追风难认马蹄痕。

注释

汾阳:指汾阳王郭子仪的封地。
韦曲:唐代长安附近的名胜之地,以文人雅士聚集著称。
邂逅:偶然相遇。
远孙:远方的子孙。
玉琢两圭:比喻有品德和才能的人。
德器:品德和才能。
河倾千里:形容学识渊博。
词源:学问的源泉。
鸳行:比喻同僚或朋友同行。
朝谒:上朝拜见。
鼎立:并立,此处指在讨论中各持己见。
讨论:商议、辩论。
门开:比喻机会或场合出现。
分散:分开。
追风:形容快速离去。
马蹄痕:追踪的线索。

翻译

汾阳韦曲汇聚众多名臣,偶然相遇结识了远房子孙。
如同玉雕的双璧,观察他的品德和才能,他的学识如黄河源头般深广。
平日里他与同伴一同上朝,今日在重要场合坚定地发表意见。
只担心一旦门户大开,众人便会散去,难以追寻他们的踪迹,连马蹄印都难以辨认。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文人雅集的盛况。开篇“汾阳韦曲尽名臣,邂逅群居得远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后人的提及,展示了诗人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士族门第的肯定。

接下来的“玉琢两圭看德器,河倾千里瞰词源”则是对文人雅集场合的具体描绘。玉圭象征着文人的高洁品格,而“河倾千里瞰词源”则表明诗人们站在高处审视文学的渊源和流变,显示了他们对于文学传统的尊重与深厚的情感。

“鸳行平日随朝谒,鼎立今朝定讨论”两句,通过对古代文人聚会时的情景进行想象,强调了诗人们在当下对文化和学问的探讨与确立。这里的“鼎立”则象征着文学批评或学术讨论的权威性。

最后,“只恐门开便分散,追风难认马蹄痕”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场雅集可能迅速消散的担忧,以及对过往文化记忆难以捕捉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文学传统的尊崇和自我定位,还通过对文人的聚会与学术讨论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人对于文化交流和学问探求的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