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到此敢逾千里恨,归家且遂十年心全文

到此敢逾千里恨,归家且遂十年心

唐 · 姚鹄
碧山曾共惜分阴,暗学相如赋上林。
到此敢逾千里恨,归家且遂十年心
疏愚祗怯膺门险,浅薄争窥孔室深。
一顾傥怜持苦节,更令何处问升沉。

注释

碧山:青翠的山。
惜分阴:珍惜每一分光阴。
相如赋上林: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逾:超过。
恨:遗憾。
遂:实现。
膺门:门前的困难。
孔室:孔子的学问,指儒家学说。
苦节:清苦的节操。
升沉:人生的起伏。

翻译

曾在碧山中一同珍惜光阴,悄悄学习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如今来到这里,怎敢再有千里之外的遗憾,回家后只想实现十年来的愿望。
我粗疏愚钝,只惧怕门前的艰难,浅薄之人怎能理解孔门的深邃。
倘若您能垂怜我坚守的清苦节操,又何必再去追问人生的起落浮沉。

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对友情深厚且难以忘怀之情感的作品。开篇“碧山曾共惜分阴”描绘了与朋友在青山绿水间共同享受天气之美好,分阴暗示彼此之间的情谊如同自然界中不可分割的云烟。

接着“暗学相如赋上林”则表明诗人在心中学习古代诗人(如相如)的风格,试图通过文学来寄托自己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到此敢逾千里恨"一句,不仅展示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感情,而且也透露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执着。

“归家且遂十年心”则表达了回到故乡后,内心依旧保持着与友人的情谊不变,即使过了十年之久。"疏愚祗怯膺门险"一句,通过形容自己的愚笨和门第的险峻,暗示了诗人对知识和学问的渴望,以及希望能够跨越这些障碍。

“浅薄争窥孔室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广博知识的追求,即便是浅尝辄止,也希望能一窥孔子的深邃学问。"一顾傥怜持苦节"则描绘了一种对朋友的怜悯之情,以及对友谊坚守不渝的决心。

最后“更令何处问升沉”则是在询问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应当到哪里去寻找那些能够理解自己、与自己一同沉浮于世事变迁的人。这句话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深度和广度的一种探索。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情感,以及对知识和学问的追求,是一篇富有深意和感情色彩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