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
出处:《读史答陶苦子》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频年踪迹空吴楚,不恨无成又故乡。
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
栖迟岂有烟霞疾,梦寐长依日月光。
黄菊只今非苦节,年年花发及春阳。
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
栖迟岂有烟霞疾,梦寐长依日月光。
黄菊只今非苦节,年年花发及春阳。
鉴赏
这首诗《读史答陶苦子》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全诗以历史人物为引,抒发了诗人对人生际遇与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频年踪迹空吴楚,不恨无成又故乡”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多年漂泊,虽未功成名就,但对回归故土并无遗憾之情。接着“飞兔谁知天下士,伏龙终遇汉中王”两句,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未被世人所知的贤士和最终得遇明主的诸葛亮,表达了虽未显赫一时,但终会遇到赏识自己的人之希望。
颈联“栖迟岂有烟霞疾,梦寐长依日月光”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并不因外界环境而感到疾苦,而是以乐观的心态面对,梦中常与日月同辉,象征着内心世界的光明与希望。
尾联“黄菊只今非苦节,年年花发及春阳”以黄菊喻指坚守节操,即便在严冬也不失其本色,强调了诗人对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信念。同时,黄菊年年花开,春阳普照,寓意着无论遭遇何种困境,总有希望与生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理想追求以及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