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出处:《席上代人赠别三首 其二》
宋 · 苏轼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那知昨夜香闺里,更有偷啼暗别人。
注释
天上:比喻高贵或稀有之物。麒麟:古代传说中的瑞兽,象征吉祥。
混尘:混入尘世,比喻陷入世俗或困境。
笼中:被束缚或限制。
翡翠:绿色宝石,此处可能象征珍贵或美丽的人或事物。
不由身:不能自主,不由自己控制。
昨夜:指过去的一晚。
香闺:精致的女子闺房,代指女子居住的地方。
偷啼:偷偷哭泣,暗自伤心。
暗别:私下里、秘密地分别,可能指分离或情感困扰。
翻译
天上的麒麟怎会混入凡尘,笼中的翡翠也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谁曾想,昨晚在香闺之中,还有人在偷偷哭泣,独自承受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一首作品,体现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留念。诗中的意境优美,语言流畅。
"天上麒麟岂混尘,笼中翡翠不由身。"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将麒麟(传说中的吉祥动物)和翡翠(珍贵的玉石)作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高洁脱俗的向往。麒麟在天上,不被尘世所染污;笼中之鸟,即使是美丽的翡翠,也因囿禁而失去了自由自在的本性。
"那知昨夜香闺里,"
这句转换了情境,从对高洁的追求转向对温馨生活场景的描绘。诗人提及“昨夜”,表达了一种回忆和感慨之情,而“香闺”则是对室内温暖环境的生动写照。
"更有偷啼暗别人。"
最后一句,诗人透露了一个细腻的情节:在那温馨的夜晚,有鸟儿在黑暗中悄悄地鸣叫,与世隔绝地进行着告别。这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隐含了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即使是在分别中也依然关心对方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精美的意象和流畅的语言,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文学才华,也传达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世间美好时光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