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奋零应有渐,涕息已多时全文

奋零应有渐,涕息已多时

奋零应有渐,涕息已多时
岂谓桑柔造,居然麦秀悲。
置身怜晚暮,僦舍愧栖迟。
会策青藜杖,猖狂恣所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邦彦在丁亥年仲春时节,从岭南归来暂居家乡,阅读杜甫的《秦州杂咏》后,深感感慨而依其韵律创作的第四首诗。诗中充满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晚景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境遇的反思。

首句“奋零应有渐”,以“奋零”比喻生命的消逝,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逐渐衰弱,引出下文对时间与生命主题的探讨。接着,“涕息已多时”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的哀伤与叹息,表达了对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深切感受。

“岂谓桑柔造,居然麦秀悲。”这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桑柔”(桑树的嫩叶)与“麦秀”(麦子的生长)进行对比,暗喻人生的起落与变化,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悲哀。

“置身怜晚暮,僦舍愧栖迟。”诗人感叹自己身处晚年,却未能在故乡安居,表达了对晚年漂泊生活的遗憾与自责。这里的“怜晚暮”不仅指对年龄老去的同情,也包含了对未能在黄金时代有所作为的自我反省。

最后,“会策青藜杖,猖狂恣所之。”诗人想象自己手持青藜杖,自由自在地行走,表达了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同时,这也是一种超脱现实、寻求心灵慰藉的象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