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无斯事,于今有若人
出处:《陆君实哀挽》
宋末元初 · 方回
亘古无斯事,于今有若人。
龙绡同把手,鲛室共沉身。
蹈海言能践,忧天志不伸。
曾微一抔土,鱼腹瘗君臣。
龙绡同把手,鲛室共沉身。
蹈海言能践,忧天志不伸。
曾微一抔土,鱼腹瘗君臣。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亘古:自古以来。斯事:这样的事情。
于今:在今天。
若人:这样的人。
龙绡:比喻轻柔的绸缎,象征纯洁或高贵。
把手:携手。
鲛室:传说中鲛人居住的地方,象征神秘或理想之地。
沉身:投身。
蹈海:跳入大海,表示决心和牺牲。
践:实践,实现。
忧天:忧虑天下,关心民众疾苦。
志不伸:心愿无法实现。
曾微:曾经轻微的。
抔土:一捧泥土。
瘗:埋葬。
君臣:君主与臣子,这里可能指忠诚的伙伴关系。
翻译
自古以来从未有过这样的事情,但在今天却出现了这样的人。他们如同龙绡般携手,共同沉入鲛人的居所。
他们誓言要投身大海,实现自己的诺言,但忧虑苍生的心愿无法舒展。
曾经只有一捧泥土,就足以埋葬他们的君臣之谊。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现世英杰缺失的感慨。开篇“亘古无斯事,于今有若人”两句,直接点出了历史上难以寻觅的伟大事件与人物,以及当前时代中似乎仍有人继承了这种精神的深刻反差。
接下来的“龙绡同把手,鲛室共沉身”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一种生死与共、患难见真金的情谊。这里的“龙绡”和“鲛室”都是古代传说中形容深海巨兽的名词,它们在此被用来象征着一种坚定的誓言和不离不弃的友情。
“蹈海言能践,忧天志不伸”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己理想无法实现、抱负难以伸张的无奈与哀叹。这里的“蹈海”即是古代英雄跨海寻求事业的典故,而“忧天”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苍茫宇宙时内心的不安和困惑。
最后,“曾微一抔土,鱼腹瘗君臣”两句,通过对古代忠诚之士埋骨海底、甚至被鱼腹所吞的传说进行暗示,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上那些为了国家和理想献身的人物深深的敬意。
这首诗充满着对英雄时代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无法实现个人抱负时的悲凉情感。通过丰富的古典文化元素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诗人构建了一幅跨越历史时空的精神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