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重父老莫惨悽,圣主中兴方有为
出处:《度关行》
明 · 袁应文
长途苦热不肯雨,晨起汗汗已如注。
仆夫瘁矣行路难,叠嶂连云拥深树。
其言此是仙霞关,闽浙东西渺蔼间。
关前鸣锣走父老,问之何事多愁颜。
答言大旱当炎暑,手摸禾根热于煮。
山前麻豆眼见焦,高町难望收禾黍。
官粮私债何所恃,儿饥妻寒难作主。
记得去年耕熟时,千疮百孔尚难支。
春才挨过正望夏,夏旱如此将安施。
县官有命祷龙潭,烈日岂敢辞跻攀。
路途使君相借问,说尽民情心亦惭。
吁嗟邂逅止山陬,听尔诉说情何由。
我来入闽非浪游,受命分念苍生忧。
古来大暑比酷吏,安得甘霖一夕至。
洒尔田畴皆活足,更洗征途无暑气。
珍重父老莫惨悽,圣主中兴方有为。
天鉴明德兴大化,肯助旱魃施严威。
慰别父老向前路,溪流切切犹似诉。
仆夫瘁矣行路难,叠嶂连云拥深树。
其言此是仙霞关,闽浙东西渺蔼间。
关前鸣锣走父老,问之何事多愁颜。
答言大旱当炎暑,手摸禾根热于煮。
山前麻豆眼见焦,高町难望收禾黍。
官粮私债何所恃,儿饥妻寒难作主。
记得去年耕熟时,千疮百孔尚难支。
春才挨过正望夏,夏旱如此将安施。
县官有命祷龙潭,烈日岂敢辞跻攀。
路途使君相借问,说尽民情心亦惭。
吁嗟邂逅止山陬,听尔诉说情何由。
我来入闽非浪游,受命分念苍生忧。
古来大暑比酷吏,安得甘霖一夕至。
洒尔田畴皆活足,更洗征途无暑气。
珍重父老莫惨悽,圣主中兴方有为。
天鉴明德兴大化,肯助旱魃施严威。
慰别父老向前路,溪流切切犹似诉。
鉴赏
这首《度关行》描绘了明代诗人袁应文在行经仙霞关时,所目睹的一幅因旱灾而引发的民间疾苦景象。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在酷暑与干旱双重压力下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对雨水的深切渴望。
首句“长途苦热不肯雨”,点明了旅程中的炎热与干旱,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一幅因旱灾而生的图景。接着,“晨起汗汗已如注”、“仆夫瘁矣行路难”,通过描写行旅的艰辛和仆人的疲惫,侧面反映了旱灾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严重影响。
“叠嶂连云拥深树”一句,以壮丽的山景反衬出旱灾的严峻,暗示着自然环境的恶劣。随后,“其言此是仙霞关”引出地点,进一步展开故事背景。仙霞关作为交通枢纽,却因旱灾而显得格外沉重。
诗中通过“关前鸣锣走父老”的场景,引入了地方官员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揭示了旱灾对社会秩序的影响。父老们的愁容和回答,道出了农民们面对粮食枯萎、生活困顿的无奈与焦虑。他们对官府的求助,反映了社会救助机制的缺失或无力。
“县官有命祷龙潭,烈日岂敢辞跻攀”展示了地方官员试图通过宗教仪式寻求降雨,但面对自然界的强大威力,显得力不从心。诗人的到来,不仅是为了旅行,更是为了体恤民情,传达对百姓疾苦的关注与同情。
最后,“我来入闽非浪游,受命分念苍生忧”表达了诗人肩负的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旅行者,更是关注民生、传达民情的使者。诗人在结尾处寄予希望,期盼甘霖能降临人间,解救旱灾中的百姓,并以此表达对国家治理与天道公正的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具体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深刻反映了明代社会中旱灾带来的民生疾苦,以及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对政府治理的期待,具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