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出处:《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唐 · 陈子昂
边地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边地:指偏远的边境地区。芳树:芬芳的树木,象征美好的事物。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新:新鲜,不同寻常。
间关:形容鸟鸣声婉转。
如有意:好像有意为之,表达情感。
愁绝:极度忧愁。
怀人:思念远方的人。
明妃:对王昭君的尊称,因美貌出众被选入宫。
蔡女:指蔡文姬,才女,曾被匈奴掳走。
没胡尘:消失在胡地的风尘中。
坐闻:坐着听到。
应落泪:应该会落泪。
况:何况。
故园:故乡。
翻译
边境上没有芬芳的树木,忽然听到黄莺的新声。鸟鸣似乎有意传达情感,让人感到无比忧愁,仿佛在思念着远方的人。
王昭君失去了汉朝的宠爱,蔡文姬也消失在胡尘之中。
只是坐着聆听,就已泪流满面,更何况还要回忆故乡的春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边塞的萧瑟氛围,通过对比和反衬,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的悲凉情感。开篇“边地无芳树”,即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情景,而“莺声忽听新”则突然带来了一丝生机,但这种生机并未给人以温暖,反而是“愁绝若怀人”的深沉忧思。
诗中“间关如有意”,暗示了边塞的守卫者对于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期盼。而接下来的“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则是历史的隐喻,借用了古代美人失去了皇帝的宠爱,以及蔡琰被匈奴掳去的悲剧故事,来比喻现实中的沦落和不幸。
最后,“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则是诗人在听到莺声时,触动了心中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泪水涟涟,尤其是在春天,这种情感更加深刻。整首诗通过边塞的荒凉、历史的沧桑以及个人的悲凉,共同构筑了一幅充满忧郁色彩的画面。
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