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
宋 · 郑刚中
边城草木枯,散漫惟蜡梅。
花蜂不成蜜,深黄吐春回。
如行沙砾中,眼明见琼瑰。
初谓此邦人,推为百世魁。
文房与幽室,佳处定使陪。
羞死蒺藜类,屏置山墙隈。
事有大不然,惊吁谩徘徊。
顽夫所樵采,八九皆梅材。
馀芳随束薪,日赴烟与埃。
曲突几家火,灵根万花灰。
我欲从化工,缓语摇颊腮。
天涯有清客,不善为身媒。
鲜鲜犯霜露,旦旦斤斧摧。
宁若橘变枳,甘心摈长淮。
今渠负幽姿,风韵元不颓。
胡为杂榛棘,仅与樗栎偕。
谓工为垂手,毋令识者哀。
花蜂不成蜜,深黄吐春回。
如行沙砾中,眼明见琼瑰。
初谓此邦人,推为百世魁。
文房与幽室,佳处定使陪。
羞死蒺藜类,屏置山墙隈。
事有大不然,惊吁谩徘徊。
顽夫所樵采,八九皆梅材。
馀芳随束薪,日赴烟与埃。
曲突几家火,灵根万花灰。
我欲从化工,缓语摇颊腮。
天涯有清客,不善为身媒。
鲜鲜犯霜露,旦旦斤斧摧。
宁若橘变枳,甘心摈长淮。
今渠负幽姿,风韵元不颓。
胡为杂榛棘,仅与樗栎偕。
谓工为垂手,毋令识者哀。
注释
边城:边境城市。蜡梅:冬季开花的植物,有香气。
推为:推崇为。
文房:书房。
幽室:安静的内室。
羞死:感到羞愧。
顽夫:粗鲁的人。
束薪:捆成捆的柴火。
曲突:弯曲的烟囱。
灵根:指梅树的根部。
化工:自然的造化。
清客:清雅的客人。
鲜鲜:鲜明、鲜艳。
橘变枳:比喻环境变化导致质变。
风韵:风采韵味。
榛棘:杂乱的灌木。
垂手:轻易、容易。
毋令:不要让。
翻译
边境的草木凋零,只有蜡梅孤独开放。蜜蜂采集不到花蜜,深黄色的花朵宣告春天归来。
如同在沙石中行走,眼前却看见了珍贵的美玉。
起初以为这里的人,被推崇为百代的杰出人物。
书房和静室,美好的地方必定有它陪伴。
连蒺藜都感到羞愧,它被安置在山墙的角落。
事实并非如此,令人惊讶叹息,徒然徘徊。
粗野之人砍柴,大多都是梅树。
剩余的芬芳随着柴火燃烧,每日消失在烟尘中。
多少人家的灶火因它而起,它的灵根化作万朵花的灰烬。
我想跟随自然的法则,轻声述说你的美好。
远方有清雅的客人,却不善于为自己做宣传。
它鲜亮地抵抗霜露,每天都遭受斧头的摧残。
宁愿像橘子变成枳木,也不愿被遗忘在偏远之地。
如今它承载着幽雅的姿态,风韵丝毫未减。
为何混杂在荆棘丛中,只能与樗栎为伍。
不应轻易认为技艺已成,别让识者为之悲叹。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边城冬日的景象,蜡梅虽在荒芜中独自盛开,但花蜜不成,蜜蜂无所得。诗人初见蜡梅,惊叹其美,以为当地人为之珍视。然而实际上,蜡梅被居民砍伐作柴薪,芬芳随着烟火散尽,只剩灰烬。诗人感叹蜡梅的不幸遭遇,将其比作被忽视的佳人,质问为何会被混杂于荆棘之中,仅与普通树木为伍。他希望工人们能理解蜡梅的价值,不要让识者为之惋惜。诗中寓言意味深长,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和糟蹋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