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出处:《王氏读书室》
宋 · 叶适
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风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辟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
矧今治华室,山翠涌前除。
风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
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
新装茧纸印,上记开辟初。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
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
注释
桑:桑树,古代常用其养蚕。经锄:携带经书锄地,指读书与劳作结合。
穷闾:贫穷的街巷,形容地方简陋。
华室:华丽的房屋。
山翠:青翠的山色。
乌纱帢:古代官员的帽子。
绣罗襦:绣花的短衣。
茧纸:用蚕丝制成的纸张。
开辟初:宇宙初开,古代神话中的创世时期。
齐竽:比喻众多人才的汇集。
造其微:深入细微之处。
皮毛粗:表面的、肤浅的。
翻译
谁能采摘桑叶谈论农事,谁能带着经书锄田耕作。古人研读的地方,深藏的智慧在简陋的街巷中显现。
更何况如今建造华丽的居室,山色翠绿环绕门前。
风烟汇聚,景色优美,花竹如同画卷。
主人头戴乌纱帽,孩子们穿着绣花衣。
新装的书籍用蚕丝纸印刷,记载着开天辟地的初始故事。
翻开书页忽然有所领悟,喜悦如同众多乐师合奏。
努力深入探究微妙之处,不要只追求表面的肤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人读书的温馨场景。开篇两句“谁能采桑谈,谁能带经锄”表达了对古人勤劳学习态度的赞美之情。接着,“古人读书地,妙理出穷闾”则指出了古人在简陋的环境中仍能悟出深奥的道理。
下片转向现实,描述主人治理华丽的书室,“山翠涌前除”给人以深邃的感觉。接着,“风烟聚景趣,花竹成画图”则描绘了一幅诗意盎然的自然风光,宛如一副动人的山水画。
主人及子弟的穿着也颇为考究,“主人乌纱帢,子弟绣罗襦”显示出一种雅致与高贵。新装茧纸印,上记开辟初,可见这是一个记录学问渊源、追溯学术历史的地方。
“展卷忽有得,欣如奏齐竽”表达了阅读书籍时的喜悦和满足,如同演奏乐曲一般的愉悦。最后,“勉哉造其微,勿逐皮毛粗”则是对深入浅出、精益求精学习态度的赞扬与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写和主人阅读时的喜悦,以及对古人勤学态度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叶适对于读书治学的重视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