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是东山无宦况,非干红粉误苍生
出处:《谢安东山》
明 · 孙绪
松声淅淅水声清,一曲秦筝万古情。
自是东山无宦况,非干红粉误苍生。
自是东山无宦况,非干红粉误苍生。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孙绪所作,名为《谢安东山》。诗中运用了自然界的声响来营造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以松声和流水声象征着永恒与清幽,通过秦筝的弹奏引出对历史人物谢安的深沉情感。
“松声淅淅水声清”,开篇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新的画面,松树的低语与溪水的潺潺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这里的“松声”与“水声”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一曲秦筝万古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层次。秦筝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其音色悠扬,能引发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诗人通过“一曲秦筝”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长河相连,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与感慨。
“自是东山无宦况,非干红粉误苍生。”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历史人物谢安的评价。谢安作为东晋时期的名臣,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人格深受后人敬仰。这两句诗暗示了谢安之所以选择隐退东山,可能并非出于对官场的厌倦,而是因为对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诗人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表达了对谢安的敬佩之情,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宁静、超脱与责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