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出处:《读陶渊明诗述怀七首》
明 · 黄省曾
陶公卧柴桑,人谓隐者流。
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龙俦。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
紫凤虽衔书,岂与燕雀游。
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
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
尚友予品之,乃是夔龙俦。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
紫凤虽衔书,岂与燕雀游。
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
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
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
鉴赏
此诗以黄省曾对陶渊明的深刻理解为线索,展现了陶渊明独特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首句“陶公卧柴桑”,描绘了陶渊明隐居的生活状态,暗示其超脱世俗的高洁品质。接着,“人谓隐者流”则点明了世人对陶渊明身份的定位,但黄省曾却以“乃是夔龙俦”来评价,将陶渊明比作夔龙,寓意其非凡的才德。
“生也逢不辰,版筑谢形求”两句,揭示了陶渊明生不逢时的无奈,以及他拒绝参与世俗功利的决绝态度。紫凤衔书的典故,象征着陶渊明虽有才华,却不愿与庸俗之人交往,保持了高雅的志趣。“出处镜宣尼,圣矩自昭由”则借孔子的典故,表达了陶渊明在出处问题上的抉择,遵循圣人的规矩,坚守自我。
“洁身远氛世,匪曰斗酒谋”强调了陶渊明远离尘嚣,不为名利所动的决心,不是为了酒食而谋取。接下来的“长抱无风云,梁甫写悲讴”描绘了陶渊明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愤,但他依然保持着高尚的情操,如同无风的云彩,即使悲伤,也以歌咏表达。
最后,“虽云死饥饿,孔乐亦已酬”总结了陶渊明的人生观,即使面对死亡和饥饿,他内心的快乐与满足已经得到了实现。整首诗通过对陶渊明诗作的解读,展现了黄省曾对其深邃思想和人格魅力的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