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清末民国初 · 夏子麟
忆在己庚岁,问字叩瑶碧。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
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
我性最庸愚,才短文尤啬。
青眼误加推,相许外形迹。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
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求学时光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师长和同窗情谊的怀念。诗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师生间的尊重与理解,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首句“忆在己庚岁”,诗人追忆起自己在己庚年那段求学的日子,那时他向知识的殿堂——“瑶碧”(比喻高深的学问)叩问,寻找真理。接着,“同志三四人,后先趋讲席”描述了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先后跟随老师学习的情景。这里“讲席”指讲堂或教学场所,体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惟夫子哂之,壹录弟子籍”则提到老师对他和其他学生的接纳与教导,用“哂”字形象地描绘出老师温和而略带戏谑的微笑,表示对学生们的宽容与鼓励。老师将他们收录于弟子名册中,给予正式的身份与期待。
“举以告萱帏,心许意更怿”表明诗人将这些经历告诉了母亲(萱帏,古代称母亲居住的地方),得到了母亲的理解与支持,内心感到更加愉悦和满足。
接下来的几句“谓文字有缘,讲习资廲泽”表达了诗人认为自己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通过学习和讨论,获得了知识的滋养与成长。尽管他自认才智平平,文思匮乏,但老师的赏识让他感到意外的荣幸。
“课读进兰孙,传经开石壁”可能指的是老师指导他阅读经典,如同打开知识的石壁,让他的心灵得以滋养。这句也暗示了老师对他的栽培与期望。
最后,“忽忽二十年,此意那可释”感慨时间飞逝,二十年的岁月仿佛转瞬即逝,他对这段学习经历的热爱与感激之情无法忘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求学生活的深情回忆,也蕴含了对师长教诲的感激、对同窗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知识追求的执着。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个人成长历程中的重要时刻和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