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
出处:《答匡山僧赠楖栗杖》
唐 · 曹松
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
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
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
注释
栗杖:坚硬的拐杖。匡顶:庐山之巅。
百中无一枝:极难找到一根。
野僧:山野中的僧人。
岳神:对山岳的神灵。
画月:描绘在画中的月亮。
指云:用手指触动云彩。
蹇步:缓慢的步伐。
峨嵋:峨眉山。
翻译
手杖从匡庐之巅采来,百寻中难得一枝。虽然得自山野僧人,但仍怕惊动岳神得知。
画中的月亮寒光闪烁,指尖轻触,秋云片片移动。
这根杖子适合慢慢行走,将来有一天我会再来拜访峨眉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中景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与僧人的交往和对自然之神的敬畏。"栗杖出匡顶,百中无一枝",表现了匡山特有的楖树稀少,每一枝都显得弥足珍贵。"虽因野僧得,犹畏岳神知",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之神的敬畏,即便是通过僧人的手获得这特殊的树枝,也仍旧心存忌惮。
"画月冷光在,指云秋片移"一句,更增添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诗人似乎在借助自然之美,以达成一种精神上的交流与共鸣。最后两句"宜留引蹇步,他日访峨嵋"表明了诗人的留恋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再次踏足这片神圣的土地。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感受,也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