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出处:《秋日西斋》
明 · 文徵明
纨扇无聊鬓怯风,芙蓉波冷月溶溶。
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西斋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的微妙变化与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纨扇无聊鬓怯风”,纨扇,古代女子常用的扇子,此处象征着夏去秋来,扇子失去了夏日的实用价值,仿佛在诉说着季节的更迭。鬓怯风,则是形容女子的发丝在秋风中轻轻摇曳,既表现了秋风的凉爽,也暗示了季节的转换。这一句通过纨扇和鬓发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初秋的氛围。
次句“芙蓉波冷月溶溶”,芙蓉,即荷花,此处特指秋荷,其形象在冷水中显得格外清冷,与满月的柔和光芒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意境。冷月溶溶,不仅描绘了月光的柔和与清澈,也暗含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后两句“不知秋色来多少,飘尽西斋一树桐”,将视角转向了西斋的一棵树,通过“飘尽”二字,直接点明了秋天的到来,树叶随风飘落,预示着季节的更替。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也隐含了时间流逝的哲思,引发读者对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合了季节变换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蕴,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