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宋 · 程俱
二士出吴下,诸生有杨王。
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
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
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
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
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
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
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俱的《秋夜写怀呈常所往来诸公兼寄吴兴江仲嘉八首》中的第六首。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秋夜的相聚,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感慨。
首句“二士出吴下,诸生有杨王”点明了两位杰出的文士来自吴地,其中“杨王”可能指的是杨炯和王勃,两位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接着,“相从寂寞滨,无乃计未良”表达了他们相聚在寂寞之地,似乎并非明智之举,暗示了对当前处境的不满或无奈。
“纵横三千字,坐可致玉堂”赞美了他们的文学才华,认为只需几千字的笔墨,就能让他们进入朝廷,成为高官。然而,“词章乃糠秕,不直粟一囊”则讽刺了文人作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我愧非子云,文书昧偏旁”表明诗人自谦,承认自己不如扬雄(字子云)那样精通文字,自己的文章可能也有疏漏之处。接下来,“穷居似韩子,草树亦荒凉”将自己比作韩愈,身处困境之中,周围环境也显得荒凉,进一步表达了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孤独。
最后,“时能出佳句,慰我秋夜长”表示尽管生活艰难,但偶尔能写出好诗,可以为漫长的秋夜带来一丝安慰。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自省,展现了诗人对文学价值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