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出处:《赋得山泉送房造》
唐 · 李端
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泉水:清澈的流水。山边:山脚下。
高人:品格高尚的人。
月下:在月光下。
润松:滋润松树。
秋色:秋天的景色。
净:洁净。
落涧:落入山谷的溪流。
委曲:曲折蜿蜒。
穿:穿过。
深竹:深深的竹林。
潺湲:水流声。
远滩:远处的河滩。
圣朝:圣明的时代。
无隐者:没有隐士。
早晚:早晚之间。
罢渔竿:放弃打渔,隐居。
翻译
泉水从山边流过,高雅的人在月光下欣赏。秋天的清水洗净了松林,夜晚的溪流声音透着寒意。
流水蜿蜒穿过茂密的竹林,潺潺流过遥远的河滩。
在圣明的朝代,没有隐居之人,不久后就会放下渔竿归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泉水山边去,高人月下看。" 这两句设置了全诗的意境,泉水在山脚缓缓流淌,而诗中的“高人”在明亮的月光下静观,这里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想。
"润松秋色净,落涧夜声寒。" 这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泉水带来的生机与秋夜的清冷。润泽的松树在秋天显得格外的清新,而山涧的流水在夜晚发出清脆的声音,增加了一份凉意。
"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这两句诗展示了泉水的曲折和深邃,它在竹林中蜿蜒前行,在远处的沙滩上轻轻流过,营造出一片静谧的自然景象。
最后两句 "圣朝无隐者,早晚罢渔竿。" 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圣朝”即理想中的太平盛世之下,竟然找不到真正的隐士,于是诗人决定放弃捕鱼(这里借指追求功名利禄的生活),表明了他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现实世界的背离。
这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好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