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出处:《题文翁石室》
唐 · 裴铏
文翁石室有仪形,庠序千秋播德馨。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祗愿到沧溟。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
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祗愿到沧溟。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翁:汉代官员,以兴办教育而闻名。石室:古代学校或藏书之处。
仪形:威严的形象或遗迹。
庠序:古代的学校。
德馨:美德的芳香。
古柏:长寿的古树。
今日翠:现今的翠绿。
高岷:指岷山。
犹蔼:仍然茂盛。
人心:人的内心。
抛膻蚁:放弃淳朴的生活方式。
弟子:学生。
聚萤:古代学子夜晚点萤火虫照明读书。
沱江:长江上游支流。
沧溟:大海。
翻译
文翁石室留下了威严的形迹,千年学府传播着道德的芳香。古老的柏树依然翠绿如昔,高大的岷山依旧弥漫着过去的青葱气息。
人们的心中不愿舍弃淳朴,学子们依旧像古人那样刻苦学习,点灯夜读。
更令人感叹的是沱江滔滔江水,只愿它奔流不息,直入大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在其石室中修身养性、传道授业的景象。文翁石室不仅是物理空间,也是精神世界的寄托,仪式性的“仪形”和“庠序”彰显了古人对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的“千秋播德馨”表达了学者希望美德流传千秋的愿望。
“古柏尚留今日翠,高岷犹蔼旧时青”两句通过对比,将自然景物(古老的柏树)与人事(石室中的修养生活)相联系,寄寓了诗人对于不变应万变、坚守理想的赞美。
“人心未肯抛膻蚁,弟子依前学聚萤”则透露了诗人面对世俗纷争,不愿轻易放弃理想追求,而是与弟子们一道,像聚集萤火虫一般,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和真理。
最后两句“更叹沱江无限水,争流祗愿到沧溟”借助沱江的奔流,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的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学问无穷、志向远大的渴望。这里的“争流”和“祗愿”,强调了不懈追求知识与真理的坚定意志。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石室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崇、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学问探索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