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
出处:《冬晚姚谏议宅会送元绪上人归南山》
唐 · 无可
禅客诗家见,凝寒忽告还。
分题回谏笔,留偈在商关。
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
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
分题回谏笔,留偈在商关。
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
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禅客:指僧人,修行佛法的人。诗家:诗人,擅长作诗的人。
凝寒:严寒,非常寒冷的天气。
告还:告知返回。
分题:分别作诗,以同一题目各自创作。
回谏笔:指诗中蕴含劝诫之意,像古代臣子对君主的进谏。
留偈:留下佛偈,即佛教中的诗句,通常富含哲理。
商关:地名,这里泛指诗人与僧人相会后分别的地方。
盘径:曲折的小路。
缘:沿着,顺着。
高雪:积雪的高山。
麋鹿性:比喻性情自然,不受拘束,如同野生的麋鹿。
离人间:离开世俗社会,寻求精神上的超脱或隐居。
翻译
僧人诗人相见时,正值严寒忽然通报回还。分别题诗如同规劝之笔,留下佛偈在商关之处。
小路绕过积雪的高处,静谧的禅房坐落在半山腰。
自知性情如麋鹿般爱自由,也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客诗人在寒冷中告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世、归隐山林的愿望。诗中运用了“凝寒”、“高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寂而孤独的氛围,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然与逃避。
“盘径缘高雪,闲房在半山。”这两句描写了诗人所居住的环境,是一处隐逸的所在,远离尘嚣,给人以深山古寺之感。这里的“盘径”指的是蜿蜒曲折的小路,“缘高雪”则是小路旁积雪连绵,营造出一种静谧与孤独的氛围。而“闲房在半山”则更强化了这种感觉,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放弃和逃离。
“自知麋鹿性,亦欲离人间。”这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志,他将自己的本性比作麋鹿,愿意远离人类的社会,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与宁静。这也反映出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生理想,即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