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患浮生事,还来读道书
出处:《昔梦四首》
清 · 曾习经
忧患浮生事,还来读道书。
银灯消昔梦,华屋及春居。
寂历旧情谢,萧条清夜沮。
行郎空柘弹,归马欲踌躇。
银灯消昔梦,华屋及春居。
寂历旧情谢,萧条清夜沮。
行郎空柘弹,归马欲踌躇。
鉴赏
这首诗《昔梦四首(其二)》由清代诗人曾习经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悟。
首句“忧患浮生事”,开篇即点明了人生的无常与多难,表达了诗人对生命中种种忧虑和困扰的深切感受。接着,“还来读道书”一句,透露出诗人寻求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的方式——阅读道家经典,试图在哲学与宗教的智慧中找到解脱之道。
“银灯消昔梦”一句,以“银灯”象征过去岁月中的美好时光,而“消”字则暗示着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淡去,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这不仅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也暗含了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华屋及春居”描绘了一幅春日里居住在华丽屋舍中的景象,既是对过去生活富足与美好的回忆,也是对当前处境的一种对比。这里的“春居”不仅指季节,更隐喻着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寂历旧情谢,萧条清夜沮”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转折。诗人感叹于旧日情感的消逝,以及夜晚的孤独与落寞,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失落感。这里的“寂历”和“萧条”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哀愁与无奈。
最后,“行郎空柘弹,归马欲踌躇”两句,以“行郎”和“归马”为意象,分别象征着行动与回归的两种状态。前者“空柘弹”暗示了徒劳无功的努力,后者“欲踌躇”则表达了犹豫不决的心态。这两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蕴含了对未来道路选择的不确定与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思和对过往的复杂情感。它不仅是一次对自我灵魂的探索,也是对人类共通情感体验的深刻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