祇道不增还不减,元来非古亦非今
出处:《寄云居觉老大禅师》
宋 · 彭汝砺
云中楼阁绿沉沉,杖策城头望正深。
山近想瞻师子坐,风来疑听海潮音。
三乘漫设牛羊鹿,一路谁分耳目心。
祇道不增还不减,元来非古亦非今。
山近想瞻师子坐,风来疑听海潮音。
三乘漫设牛羊鹿,一路谁分耳目心。
祇道不增还不减,元来非古亦非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山林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禅宗高僧觉老的深切敬仰与向往之情。首句“云中楼阁绿沉沉”,以“云中”二字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楼阁隐于云雾之中,绿意盎然,既显出自然之美的宁静,也暗示了禅师所在之地的神秘与超然。接下来,“杖策城头望正深”一句,诗人以自己的行动——拄着拐杖站在城墙之上远眺,表达了对远方禅师的深深思念与渴望。
“山近想瞻师子坐,风来疑听海潮音”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山比作师子的坐处,风比作海潮的声音,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想象中与禅师交流的情景,同时也体现了对禅宗智慧的向往与追求。这里不仅展现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也流露出对佛法深邃内涵的感悟。
“三乘漫设牛羊鹿,一路谁分耳目心”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禅宗思想的理解。三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象征佛教修行的不同层次,牛羊鹿则代表世间众生,诗人以这些形象比喻,表达了对佛法普度众生的广泛性和包容性的思考。同时,“一路谁分耳目心”则强调了在修行路上,如何正确地运用感官与心灵,达到内心的纯净与和谐。
最后,“祇道不增还不减,元来非古亦非今”两句,总结了对禅宗智慧的深刻理解。禅宗主张“不增不减”的中道观,认为真正的智慧既不是过去所拥有的,也不是未来所能达到的,而是当下即刻的觉悟。这不仅是对禅宗哲学的精辟概括,也是对人生真谛的深刻领悟,体现了诗人对禅宗精神的深入体悟与高度认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禅师形象的想象以及对禅宗智慧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文化的独特见解和深厚情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