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疮百孔正难补,前月里正来催科
出处:《听野老所言》
宋 · 释文珦
衰翁卧病山之阿,东村沈老来相过。
首言年饥苦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
其间数事尽切己,具有本末非差讹。
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
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复相折磨。
举贷养蚕不收茧,尽瘁耕耨田无禾。
千疮百孔正难补,前月里正来催科。
家贫乏钱办酒食,卖却养命双种鹅。
昨朝县吏又追唤,真如鸟雀遭网罗。
儿女啼号顾弗及,心如乱丝头绪多。
西邻寡妇更可念,譬彼坏木无枝柯。
饥寒交煎绝生意,母子牵挽沈于河。
句句皆从痛肠出,语罢涕泣俱滂沱。
民之多艰有如此,于乎彼苍其奈何。
首言年饥苦无备,次说时政多烦苛。
其间数事尽切己,具有本末非差讹。
农家累世服畎亩,此外宁复知其他。
世道愈变俗愈薄,天意亦复相折磨。
举贷养蚕不收茧,尽瘁耕耨田无禾。
千疮百孔正难补,前月里正来催科。
家贫乏钱办酒食,卖却养命双种鹅。
昨朝县吏又追唤,真如鸟雀遭网罗。
儿女啼号顾弗及,心如乱丝头绪多。
西邻寡妇更可念,譬彼坏木无枝柯。
饥寒交煎绝生意,母子牵挽沈于河。
句句皆从痛肠出,语罢涕泣俱滂沱。
民之多艰有如此,于乎彼苍其奈何。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山中患病,东村的沈老前来探望,带来了关于年成歉收、时政苛政的悲惨消息。沈老讲述的种种困苦,如农家世代务农却生活艰难,借贷养蚕无收成、耕作辛苦而田无收,以及官府催缴赋税的紧迫,让老翁深感世道艰难,百姓生活如同千疮百孔。他以卖鹅筹款仍被官吏追逼,甚至无法顾及啼哭的儿女,家中贫困至极。诗人同情邻居寡妇母子陷入绝境,感叹民生疾苦,最后发出对苍天无能为力的质问。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野老的亲身经历,展现了宋代农民生活的艰辛和对社会现实的深深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释文珦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表达了对底层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