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出处:《偈颂一百四十二首 其四十八》
宋 · 释广闻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语汇和意境为载体,展现了深刻的哲理与修行的智慧。
“祖师不来,曹溪路上生深棘”,开篇即以“祖师”这一禅宗概念引入,暗指佛法的传承与断绝。曹溪,即六祖慧能说法之地,此处用以象征佛法的源头。然而,“祖师不来”,意味着佛法的传承可能中断,道路变得荆棘丛生,暗示了修行者在追寻真理之路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善财别后,楼阁门前草自青”,善财童子是《华严经》中的重要人物,象征着虔诚的求道者。此句通过善财童子离别后的景象,比喻修行者的孤独与坚持,即使外界环境如常,内心的修行之路却需独自探索。
“直下穿过髑髅,换却眼睛”,“髑髅”象征死亡或生命的终结,这里用以比喻彻底的觉悟与解脱。通过“直下穿过”这一动作,强调了修行者需要勇敢面对生死,超越自我,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智慧的提升。“换却眼睛”则寓意着从新的视角看待世界,获得更深刻的理解与洞察。
“欲入洪波里,须是弄潮人”,“洪波”象征着生活的波折与挑战,而“弄潮人”则是指能够驾驭风浪、勇往直前的人。这句话鼓励修行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保持坚定与灵活,如同在汹涌的海浪中驾驭船只,最终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智慧的彼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传达了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面对困境与挑战,需要勇于探索、超越自我,最终实现心灵的觉醒与智慧的升华。